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篇小说集的后记
叶兆言

    叶兆言

    三十多年前不明白什么叫中篇小说,印象中只有长短之分。有人问高尔基,长篇和短篇哪个更容易,他说长篇是大炮,短篇是手枪,都属于武器,都可以用来杀人,都不容易,无论长短,把它们货真价实地写好,这个才是最重要。

    刚开始写小说,我对怎么写,写多长,全无心计。想写就写,无知必胆大,短篇中篇长篇,一口气写很多年,写了一大堆文字,转过头来往前看,总结回顾,发现自己最多的还是中篇。两年前短篇结集,收在一起勉强三本。这次出版中篇小说,轻而易举就是五本,分别为《夜泊秦淮》《日本鬼子来了》《红房子酒店》《关于厕所》《重见阳光的日子》。还有一些因为版权,暂时未收入这个系列,如果照单全收,差不多又可以五本。

    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杜晗来信,问能否将余华和苏童写过的两段文字印在封底,我立刻回信拒绝,理由是不能一而再,没完没了地让人家受累。当年拉大旗做虎皮,已经沾光太多,现在还要人家亮相站台,明显有些欺负老朋友。

    然而在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要把杜晗转来的两段文字写在这里:

    兆言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我想这是来自于他写作时令人尊敬的诚实,正是这样的诚实让他的才华和叙述中的人物故事熔于一炉,让他的故事张开了,让我们的阅读迅速投入进去,并且不能自拔。   ——余华

    叶兆言近年来的写作彻底放下了架子,越来越多地考虑小说的可读性和耐读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之后,其小说空间更显明朗而宽大,俗中见雅,对人性的探索也抵达了令人满意的深度。       ——苏童

    引用这两段文字,已不仅仅做广告,而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按年龄,我比余华苏童略长,文学辈分上却是同一拨人。一起成长,一起度过写作青涩期,我们的名字常放在一起,荣辱与共,既是互相提携的好友,更是良性竞争的对手。坦白说,羡慕他们的才华和成绩,想追上并且超过他们,一直是梦想,是我持续不断写作的动力。

    因此,在这个后记中,首先要感谢中篇小说,它丰富了我的写作人生,让文学梦想变得如此充实。其次要感谢一起打拼的战友,感谢所有批评过我的人,感谢那些近乎客套的鼓励和督促,感谢我们拥有的共同岁月。

    最后,当然更要感谢读者,没有读者阅读,我们曾经的蹉跎,曾经的风风火火,可能什么都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石头记
女儿下厨
中篇小说集的后记
安时处顺
商“亚父乙爵”纹饰
窗前有棵枇杷树
月光下的规矩
对镜梳妆图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中篇小说集的后记 2012-10-04 2 2012年10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