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莎车今日电)
“伙携”“和谐”“伙携”“和谐”,这是维吾尔语“干杯”的发音——一次次举杯,一次次饮尽,一张张笑脸。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援疆兄弟》剧组落脚莎车。在这座新疆西南县城,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灯光、剧务,还有参与拍摄上海援疆干部围坐在一起,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有点想家”
离开叶城前,剧组来到上海援建的“交钥匙工程”叶城维吾尔医医院。2010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来到新疆,为这座总投资7500万元人民币的现代化医院奠基,2012年10月,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把医院的“钥匙”交到当地医生手中。我们不仅把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带到这座边陲县城,还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带到这里。“迭里哈冷(这里很冷)噢,侬吃得消(你受得了吗)?”凛冽的寒风中,记者听到乡音,觉得分外亲切。前来担任“群众演员”的叶城维吾尔医医院泌尿科大夫曹廷虎来自上海宝山医院,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来叶城半年,“刚开始的新鲜、兴奋劲儿过了之后有点寂寞,这里距离喀什开车要近四个小时,就更别提乌鲁木齐了。业余生活也比较单调,没有电影院、KTV这些,我们就是每天医院宿舍、宿舍医院。”曹大夫哈了口气,说:“冷倒真没什么,关键是离老婆孩子太远了。还好快要过年了,可以回去看看他们。”
“他们辛苦”
由上海援疆团队选派的“志愿者”任浩梁昨天一直陪同剧组在泽普拍摄,作为团队里2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代表,1990年出生的他说自己来新疆“只是为了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们除了每个月2000来块钱的补助之外,没有工资没有奖金,“所有的苦来之前都想到了,年轻人,吃点苦没什么。就是爸爸妈妈没能来看看我在干嘛,有点遗憾。”
“一级红枣卖到上海起码也要80块钱,核桃今年在全国也卖得特别好。”来自杨浦区五角场镇的归春鹤昨天下午带着剧组在泽普县工业园区参观、拍摄。作为这座工业园区的负责人,他站在现代化的红枣清洗、包装流水线前颇有几分骄傲,“这里的红枣怎么煮都不会烂得变形,炖汤最好了。”当记者问这个中年男人来这里两年多是不是觉得辛苦,他回答得很是干脆:“我们不苦,是家里人苦。”这8个字,简单真切,叫人感动。
“等你回家”
“跟儿子吃完饭啦?上海今天冷不冷?”结束一天的拍摄,《援疆兄弟》剧组在暮色中从泽普奔赴莎车,一路与记者同坐一车的叶城县副县长、剧中扮演高天山继任者的董义接到了爱人的电话,语气里满是温柔。“今天拍摄很顺利。我们在泽普拍了四个援建项目,明天,哦不是,明年在莎车要拍总共8个点。”他远程汇报着自己一天的生活,想到2012年就要过去,他嘻嘻哈哈地跟老婆开起玩笑:“你的年度总结写好啦?写了什么?‘这一年我还没有改嫁?’”调皮的语气拉近了时空的距离,看起来夫妻感情甚好。只是,他停顿了片刻。有点抱歉地对着电话说:“再坚持一年,我就回来了哦,你把家里这个小男人(儿子)带好,等我就好。”挂了电话,董义没有说话,看着车窗外的新疆杨和一点一点暗淡的天色,他说:“我老婆讲,她的年终总结只有四个字,‘等你回家’。”支持每一个援疆干部在这里忘我奉献的是亲人的厚爱,支撑每一个援疆干部在这里创造奇迹的是上海2000万市民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