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莱茵河 企业也得益
■巴塞尔化工仓库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大学生为莱茵河举办“葬礼”,呼吁政府大力治污
  莱茵河全长1390公里,其中约860公里在德国境内,被德国人视为“父亲河”。上世纪50年代末,德国战后重建,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在河两岸建立,它们向这条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废水排进河里,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

  1950年,莱茵河沿岸国家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总体指挥和协调莱茵河的治理工作。

  20世纪60年代,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签署合作公约,为共同治理莱茵河奠定法律基础。公约规定,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企业将被罚款50万欧元以上,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则将被关闭。

  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对莱茵河治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家大型制药、化工企业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如德国拜耳公司将其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出售给其他国家,成为该企业的利润新增长点。

  1987年开始,ICPR启动对莱茵河整体修复,措施包括拆除不合理的通航、灌溉及防洪工程,用草木绿化河岸,在部分改弯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复其自然河道等,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ICPR制定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完善防洪系统、改善地表水质、保护地下水等。

  从1980年到2005年,有关国家为莱茵河治理投入200亿到300亿欧元。从2005年到2020年,预计还将投入100亿欧元。ICPR称,1985年到2000年间,莱茵河中有毒物质减少了90%。

  欧洲持续的经济危机正在“拖累”治理环境污染事业。不过,ICPR秘书长范德韦特灵说,环境问题目前不再是各国的优先考虑,相关工作不得不“放慢”步伐,原本制定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能要推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人物·健康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3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1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9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20版:市场之窗
热点锁定
导读
治理莱茵河 企业也得益
守卫莱茵河:从“都不管”到“都来管”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2治理莱茵河 企业也得益 2013-03-29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