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习近平首访看中俄关系新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冯绍雷
冯绍雷
  比起一般的大国元首互访,习近平此行首访俄罗斯显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首先,是两国元首对于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立场与看法,无论是政府声明,还是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都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内容。 

  其次,两国的务实合作有了一系列新的成就和推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两国对于双边合作有了一个更加开阔和提升的认知背景之下所达成的合作协议。 

  最后,国际舆论以及中俄双方的民意对于此次习近平首访俄罗斯的看法值得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舆论的反应,实际上包含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

  1 

  “中国梦”俄“强国梦”互相支持

  “鞋子论”反对西方新干涉主义

  问:习主席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有怎样的意义?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答:“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双边关系。”这是当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000多名听众,习近平主席所作出的一段前所未有的重要评价。 

  这段评价至少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冷战结束之后中俄关系发展二十多年的历史上,不仅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顺利解决了边界问题,而且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当今世界上大国间所没有过的双边关系。 

  其次,中俄两国当前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也为中俄两国之间互为优先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互相借重,为“中国梦”和俄罗斯“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政治条件。 

  再次,就国际事务而言,由于中俄两国的合作和联手,使得世界发展的多样化局面、以及转型中、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得到保障,也使得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大业有了实际的可能。 

  事实上,中俄两国关系的接近,首先是双方对于国际和国内事务的认知比较接近。习近平主席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同样,俄罗斯总统普京多年来在强调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如何将市场经济与民主的原则和本国实践相结合。 

  中俄两国注重适合于自己历史文化条件的现代化道路,也只有像中俄两国这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曲折的现代化历程的当代大国,才最有必要讲如何将一般先进法则与本国传统的相互结合。中国与俄罗斯在多年改革发展艰难进程中的这种相互理解,特别在遭遇西方国家无端压力时显得尤其宝贵,这是中俄间接近的一个重要前提。 

  习主席这次的俄罗斯之行,特别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各国人民要“共享尊严”,主张“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明确提出“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并且特别提出,在全球化和多样化发展背景之下,“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这样铿锵有力的言辞,不仅是对中俄关系当前状态和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说明,更是反对西方新干涉主义,确立国际关系准则的鲜明阐述。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些重要范畴乃是当今世界事务中正在被广泛热议的话题,中俄关系将在世界事务的最重要议题和领域当中,发挥自己的影响与作用。 

  强调中俄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和最好的双边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其他大国间关系,以及与其他国家间关系不重要。中国与美国之间影响全局的经济与安全关系,中国与欧盟之间规模巨大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与广大发展中世界与生俱来的互补性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相邻国家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都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和世界事务前景的重要外交关系。 

  习近平对于中俄关系的评价,所强调的是,中国将不以国家的强弱、对手的贫富作为选择伙伴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经过对公平、正义、安全、互利等各个要素的综合权衡后,再来确认优先伙伴。

  2

  双方经济合作强调务实效率

  中俄安全事务合作成为亮点

  问:习主席本次访俄获得哪些具体成果? 

  答:中俄关系之所以被视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因为这种关系不仅提供了双方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支持,而且尤其对双方所面临的安全事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俄元首所达成的中俄间经济合作的协议,强调的是远见和务实、质量和效率,强调的是投资与贸易以及经济、社会与人文多领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中俄能源合作历来被看作双边关系的标志。从2011年起,俄方每年通过远东“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管道向中国提供1500万吨石油。此外,2012年约有400万吨原油通过俄罗斯的科济米港运往中国。水电、核电、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各项合作也在迅速扩展。设于天津的炼油厂项目,以及位于俄方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也在积极筹建过程中。 

  在受人关注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方面,俄方每年对华提供380亿立方米的谈判正在积极进行中,俄罗斯天然气总公司和中石油力争在2013年底之前达成协议,并将在西线,也即阿尔泰山地开设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线。另外,中俄在大陆架开发碳氢化合物的合作也将会如期开始。这一次习近平主席的访俄达成的共同目标是:“构建牢固的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两国、地区以及世界的能源安全”。 

  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开放问题,是近几年俄罗斯朝野各界热议的话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这一地区的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空间的瓶颈制约,而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刚好能提供东亚发展所急需的几乎所有能源、矿产、土地、粮食和肉类制品乃至净水。尤其是水资源,贝加尔湖有着用之不尽、几乎不用加工即可商业化的大量净水。但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能源开采成本的上升、基础设施的落后、大量土地的有待开发、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奇缺、包括资金的短缺都是当务之急。 

  东亚和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天然互补性的存在,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这个长远合作方向还需要认真研究和长期规划方能实施,但是在本次共同声明中所强调的,积极推进中俄两国间的地方合作、边境合作的构想,显然将会起重要作用。这是对中俄两国现代化进程“互相对接”的一个具体的实施。 

  另外,中俄之间安全事务的合作是这一次元首会见的亮点。 

  双方声明,“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坚定支持”,尤其在为世人关注的反导问题上,中俄宣布:“深化在反导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协调和合作”,这是中俄双方首次做出这样的承诺,并强调“呼吁国际社会成员在反导部署以及开展反导问题上慎重行事,反对一国或国家集团单方面、无限度地加强反导,损害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这是中俄所主张的“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念的一次明确宣示。

  3

  习主席首访展现个性魅力

  中俄需提升相互认知水平

  问:首次出访体现新一届领导人的哪些外交风格?如何看待未来中俄关系的前景? 

  答:这次习近平主席出访,有一个明显特点,无论在重要的正式讲话里,还是在与俄方人士交往中,习主席都非常注意运用老百姓所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以及对于国际国内事务的认知。 

  从对于“中国梦”这一提法的强调到“鞋子理论”;从“旅游年”这一事关千百万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安排到夫人彭丽媛的精彩亮相;从运用习主席个人体验和经历来讲述中国人对于俄罗斯文化的感受,一直到“大船必能远航”这样的寄语来表达对于中俄关系的信心,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我的俄罗斯朋友冈察洛夫先生和我一起观看了习主席访俄的电视转播后,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此次出访充分体现了习主席的个性魅力。 

  根据1998年以来俄罗斯多家权威机构的民意调查,多年来,对中国持非常友好或者友好态度的民众的比例大体保持在66%-76%之间。这是中俄关系能够有今天这样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同时人们发现,在接触过中国人或者中国事务的人当中,对于中国持有好感的人,要大大超过从未接触过的人士。这表明,中俄关系不光需要在政治高层营建,尤其需要在民间夯实基础。 

  此外,俄罗斯多年的民调显示,一般而言,最受俄罗斯民众欢迎的三个国家是白俄罗斯、德国和中国。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文化差异、俄方对于中国深入了解的缺乏,还是阻碍着中俄双方的进一步接近。包括目前在对方国家留学和从事文化交流事业的人员规模和水准,都仍然十分有限。可见,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安全、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如何提升相互认知水平,还是今后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俄关系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和冷战背景,但即使在特殊历史条件之下,外交与战略关系也离不开人民对于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如今,中俄双方已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今后,中国不仅将成为数量规模上的经济大国,与世界的关联也将愈加密切,中国将对世界事务有着全方位的参与和担当,同时,中国也将受到世界事务日益深重的影响,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过程。 

  经历这一历史挑战的中国,需要战略合作伙伴来一起承担挑战和风险,也一起来共同追求光荣与梦想。这将会是未来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背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人物·健康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3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1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9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20版:市场之窗
从习近平首访看中俄关系新定位
金砖峰会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维度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论坛A23从习近平首访看中俄关系新定位 2013-03-29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