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家庭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痴马恭志的“光影奇缘”
王成
  ◆王成

  一个六旬老母,一个残疾儿子,两只柔弱的肩膀,用扁担挑起了责任。他们翻山越岭,披星戴月,黑发走到白发,他们用胶片放映梦想。湖南省永兴县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在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岗位上苦苦坚守了25年,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放映5万余场,观众达250万人次,这在日渐萧条的农村电影放映市场是一个奇迹。

  1

  慈母挑担伴儿行

  1973年,马恭志出生在永兴县龙王市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岁多的时候,偶然染上了水痘,并伴发高烧,虽经村中赤脚医生反复治疗,水痘总算好了。然而此后,细心的母亲郭戍菊觉察到小恭志走路的形态有了变化,一跛一瘸的,而且越来越严重。到3岁的时候,就根本上不能走路了,只能盘腿坐到地上用手爬。经多方求诊,原来是坐骨神经在打针时受到了损伤。 

  如何才能让儿子重新站起来呢?聪明的母亲每天在小恭志的周围摆上几条高矮不一的木凳,凳上分别放一些豆子、花生、薯条、饼干、糖果之类的小零食,越高的凳子上,吃的东西越诱人。后来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到马恭志5岁的时候,基本上能够扶着凳子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几步了。在父母的坚持下,马恭志用了8年时间练习站立和走路,这个被认为要爬行一辈子的小男孩,终于能够行走了。然而,倔强的马恭志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像正常人那样养活自己,并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在马恭志儿时的记忆里,农村电影放映员是无比神圣的,经常被村里盛情邀请,还供饭吃。露天幕布挂好了,只要放映员一出现,男女老少便欢呼雀跃。能够当上一名电影放映员,便是他儿时最大的梦想。初中毕业后的一天,马恭志去圩场看电影,并帮着放映员卷片子。这个放映员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电影,干脆把我这部机子卖给你,让你放电影好了。”“真的吗?”马恭志满心欢喜。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母亲郭戊菊正为儿子以后的出路发愁,听他这么一说,当即凑了368元买下了那台8.75毫米的老式放映机,并请放映员教儿子放电影,好学上进的马恭志很快就学会了电影放映技术。这是1988年,马恭志15岁。 

  在山区农村放电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沉重的设备就叫人望而生畏。那时,部分农村常常是供电极不正常,每放一场电影,发电机、放影机、幻灯机、留声机、影片、银幕一共400多斤全要挑着去:父亲挑一担、母亲挑一担,专门请的一个脚夫挑一担、马恭志提两个影片盒,俨然一个家庭放映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马恭志另外买了一套更为先进轻便的放映设备才得以改观。这时,家庭放映队便成了母子放映队:母亲郭戍菊挑着100来斤的放映设备,马恭志提着影片,母子俩在崎岖的山路上努力地跋涉。 

  在马恭志的眼里,只要有母亲爱的支撑,再难的时候,他都变得坚强而勇敢。一年初夏的晚上,马恭志和母亲在一个小山村放电影。电影结束时,已是深夜12时多了,乡亲们再三挽留,但想到第二天还要到另外一个村放电影,马恭志婉言谢绝了,匆匆往回赶。走到半路上,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马恭志和母亲只好在一棵大树下避雨。 

  不管有多远,不管有多累,郭戊菊都默默地、心甘情愿地为儿子扛起那副重担。马恭志25年为乡亲们放电影行走20余万公里,看到母亲从黑发变成白发,原本结实的身体慢慢苍老,马恭志满怀愧疚。他多次劝母亲放下重担。但郭戊菊却说:“志呀,你行到哪里,母亲的心就会牵挂到哪里,让我挑吧。” 

  2 “电影”牵来的爱情

  在常人看来,像马恭志这样严重畸形的残疾青年,婚姻应该是无望了。然而,在马恭志19岁那年,遭遇了一场美丽的爱情。如今他的一双儿女,大的已经15岁,小的也9岁了。 

  1992年6月的一天晚上,马恭志母子应邀到马桥村放电影,天气闷热,电影放了一阵子,母子二人大汗淋漓。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女孩端了一盆切好的西瓜请马恭志的妈妈吃。马恭志非常感动。这个女孩叫谭凤英,比马恭志大1岁,家里兄弟姐妹共有10个,但只有谭凤英一个女孩,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 

  那时,马恭志租用了柏林镇电影院作为固定的放影场所。几天后,谭凤英到镇上姑妈家玩,一下带了20多个亲戚朋友来看电影,并且一分不少地买了票,这让马恭志从心底对她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好感。此后,谭凤英会经常来看电影,并与马恭志聊上一阵。一次,谭凤英又来了,马恭志不要她买票,开玩笑地说:“你这么爱看电影,以后来做我的帮手好了。”“好啊!”谭凤英笑着说:“只要你放电影,我愿意看一辈子。”“那我愿意为你放一辈子。”马恭志顿时无比激动。随着交往的增多,两人之间渐渐萌生了真挚的爱情。 

  不久,谭凤英家里人知道了这件事,极力反对。一个健健康康的闺女,竟然爱上了一个走路都不稳的残疾人!为了阻止两人的交往,谭凤英的父亲把女儿关了起来。然而,谭凤英却前后3次从窗户里逃了出来。1992年10月,马恭志在到县城取影片的路上被汽车撞伤入院。闻讯赶到的谭凤英来到医院陪护马恭志。此后,谭凤英就没有离开过马恭志了,年底,两人结了婚。当马恭志问起妻子为什么会爱上自己时,谭凤英羞涩一笑,说:“一是我很喜爱电影,二是我看到你是一个事业心、责任心很强的人,值得托付终身。” 

  1993年9月21日,马恭志正在枫坪村准备为乡亲们放电影。突然马恭志的邻居急匆匆赶来告诉他,他妻子马上就要临产了。马恭志看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拜托这位邻居帮忙将媳妇送到医院,自己坚持放完了电影。为了纪念与妻子的这段缘于电影的不寻常的爱情,马恭志将女儿取名马电影,后来又改为马影星,寄托自己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理想。 

  常年在外奔波的马恭志无暇照顾谭凤英。谭凤英一点也不责怪丈夫。近年来,农村电影放映举步艰难,马恭志一年的放映收入已不足万元。而与此同时,柏林镇是有名的金银冶炼之乡,当地不少人靠金银冶炼发了财。马恭志的姐姐看到他每天挑着放映机翻山越岭放电影也挣不了几个钱,就劝说他放弃电影搞冶炼挣大钱,却被马恭志拒绝了。 

  在妻子的支持下,马恭志买了很多书本学习电影放映技术,并自学电影技工中专专业课程,刻苦钻研书本知识,拿到了全国最高放映技术“甲级”资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尝到知识的“甜头”后,马恭志有了更高的目标——自学大专文化。在3年的时间里边放映、边自学,马恭志以其超出常人的努力,拿到了东江师范语言专业大专文凭,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在乡亲们的相处中侃侃而谈、让人折服的“根源”。

  3

  梦想点亮的人生

  1.42米——这是老马的身高,要担起沉重的器材,撑起宽大的银幕,可以想象他比常人付出的艰辛;20多万公里——这是他跋山涉水的总里程,细算一下,平均每天30余公里;11000场——这是他为群众放映电影的场数,平均每年500场;观看电影250万人次——永兴总人口64万,250万人次相当于每个永兴人观看他放电影约4次;86个和1个——86个是永兴电影鼎盛时期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员的总数,但现在,以此为主业的全县就只有老马一个。 

  电影丰富了乡亲们的农闲生活,但乡亲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并不多,在跟村民们闲聊时,马恭志获悉了他们想开阔视野、发家致富的愿望。于是,每到一处,马恭志不仅放电影,而且和当地群众谈心聊天,注意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他们的所需后,回去查找资料,把自己寻找的答案制成幻灯片,在每场电影前,播放自己的“加影片”。翻开马恭志制作的5000多张幻灯片,有的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有的是破除封建迷信,有的是调解邻里家庭纠纷。其中《科学养鱼》《优质烤烟的栽培方法》等幻灯片,既实用又有效。“那年我们家鱼都死光了,赔得很惨,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幸亏老马放映的教育幻灯片,让我们第二年就翻了本,现在我家的好生活都是亏了老马啊!”养鱼的张大哥有些激动。 

  当看到许多村民沉溺在地下六合彩中不能自拔,并产生了靠买地下六合彩一夜暴富的思想时,马恭志自己动手制作了《赌博是罪恶之源》《六合彩的危害》等幻灯片,利用到村庄、学校放电影的时机进行放映,为“彩民”们“清洗头脑”。桃林村村民李石头因赌博欠下了一大笔赌债,后来在马恭志的幻灯片的感召下,戒掉了赌瘾,并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在开展“和美”创建活动中,马恭志制作了和美村庄、和美家庭幻灯片,主动当起了文明风尚的义务宣传员。柏林镇口泉村有一刘姓媳妇对婆婆很“苛刻”,马恭志了解到情况后,回家制作了幻灯片《婆媳之间》:“口泉有个王老太,上了年纪八十多,媳妇嫌老不愿认,三餐菜饭没着落,观众朋友评一评,这样欺老行不行?”刘姓媳妇看到后,羞愧难当。如今,媳妇对婆婆孝顺了。 

  这巴掌大的幻灯片,制作起来,还真不容易。他把废旧的玻璃裁成一块块整齐的小玻璃,再刷上粘性很强的广告粉,然后在上面写字、画画,刚开始时,制作一组百多字的幻灯片,几乎要耗上他一天的时间。如今,马恭志用DV数码摄像机拍摄“土电影”,把乡亲们的身影搬上银幕,让乡亲们过把当演员的瘾,同时,他也将自己发现的新闻拍下来,制成光碟,在放电影前播放。 

  马恭志平均每年为乡亲放500场电影,其中三分之二是免费电影,没有任何酬劳。只要乡亲们需要,走再远的路,哪怕只有几个人看,马恭志都会欣然前往。放映生涯中,马恭志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曾从摩托车上甩出去,差点摔下十几米深的悬崖;他曾推着放映设备,连人带车一起掉进冰冻的池塘;他曾在四周都是坟墓,到处飞舞着蝙蝠和蚊蝇的破庙里,用银幕做帐篷过夜;他还曾在初夏的夜里,与毒蛇同行……马恭志先后获得“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10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十次党代表,2012年,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女儿的工作国家给解决了,又收了两个放电影的徒弟,我自己还当选为十八大代表,算是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啦。”说起现在的日子,影痴马恭志笑容满面。在乡亲们的眼里,升级的“马代表”虽然还是以前的老马,想看电影的时候他们还依然可以打电话问老马:“今天在哪里放电影,放什么电影,什么时候再来村里放一场电影?”但是,他们也发现了变化,老马现在来放电影,还会问些“您对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有什么建议”这样的问题,能看到他拿出如《关于建设乡镇数字影视厅的试点调研纪实》这样的稿件修修改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人物·健康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3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1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9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B20版:市场之窗
影痴马恭志的“光影奇缘”
新民晚报家庭周刊B01影痴马恭志的“光影奇缘” 2013-03-29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