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假房产证
4月7日下午,刘女士来到普陀区石泉路派出所,拿出房产证和户口簿,要求迁户口。她说,这套位于管弄路的房产是她的丈夫和小叔子共有的,上面有兄弟俩的名字,但户口簿上只有小叔子一人的名字。现在,她要求把丈夫的户口从宝山区迁入,这样一来,她的儿子作为直系亲属,能随爸爸一起迁入户口。
然而,接待民警查看房产证时,却觉得不对劲。契税和印花税的完税标记模糊不清,房产证上打印的字体不规范。更怪的是,按照发证日期,当时已普及使用二代身份证了,可产证上刘女士丈夫的身份证号码还是15位的。据此,民警判断,这是一本伪造的房产证,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原来,刘女士的儿子今年要上小学了,家人联系好了普陀区一所小学。但孩子的户口在宝山区,必须先迁到普陀区才行。4月2日刘女士已经带着户口本和真的产证来过派出所了,但办不了,因为真产证上只有小叔子一人的名字。如果要给她的丈夫办理加名手续,耗时太久了。孩子入学的事已是迫在眉睫,于是,刘女士“走捷径”,直接做了一张假产证,把丈夫的名字“加”上去。
顺势找到窝点
刘女士说,她是通过朋友关系找到制作假证的王某的。4月5日双方第一次通电话,敲定价格为300元。4月7日,两人在大华三路地铁站点碰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事前,刘女士将真产证的照片以及相关个人信息都通过QQ邮箱发给了王某。
民警决定顺藤摸瓜,4月11日,线索显示,王某将在镇坪路地铁站交货。当天中午11时许,王某果然出现在那里,交易了一张假的大学毕业证。随后,她乘地铁来到了2号线威宁路站,完成了第二笔交易。接着,她又乘地铁来到7号线锦绣路站,换骑电瓶车到了亲戚家,这里是一个“半成本”仓库,堆放了大量假证的“模板”。王某最后来到了新浦路上的暂住地,呆了一会儿又出门“送货”。此时已是当晚9时,民警迅速出击,控制住王某和王某丈夫的姐姐,并在她们的暂住地查获大量假证和假章,几乎涵盖了世面上所有的证件类型。当时屋里两台电脑上,用于联系生意的QQ还保持在线状态。警方还发现一本账簿,内有上百条交易记录。
使用廿部手机
36岁的王某交代,她来自湖南娄底,通过网上发布办证信息招揽生意。王某表示,自己只是制假利益链上的最后环节,只负责对外交易,至于假证的“模板”从何而来,谁负责加工并打印,她都语焉不详,不肯老实交代。
民警抓获王某时,她随身携带着5部手机。原来,王某深知自己“冲锋在前”,风险很大,给自己配备了20部手机,每次交易都用不同的手机号码。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