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东接江汉平原,西邻四川盆地,饮食上兼具川鄂风味之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说到当地的特色小吃,则首推凉虾。
前些年的一个夏天,笔者去宜昌公干,傍晚无事,在小城的街巷中闲逛,街边随处可见的一种小吃摊引起了我的好奇,再看宜昌人三五成群,扶老携幼云集于摊旁,一碗碗吃得畅透了心的模样,自也忍不住尝上一碗。
接过摊主递过的碗,端在手上,只见那琥珀色水中,一尾尾“小虾”游弋其上,像极了白石老人的虾图,未入口已诱人三分;抿一口,清甜爽口,那“小虾”冰冰凉凉从口中滑入肠胃。
摊主是一老人,已经营这生意多年。据他介绍,这凉虾,并非真正的虾,而是一种米粉制品,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得此雅号。其制作过程虽不复杂,但想做好也是需要些技术的。上等的“虾”,每一颗都饱满香滑,入口之后用舌头轻抵上颚,立即碎成千万片;而吃到嘴里粉粉的,缺少韧劲,或在碗中已“碎尸万段”的,则是劣品!
制作时,先把凉水浸泡一夜的大米磨成米浆,铁锅烧开水后,将米浆慢慢淋入,边淋边用勺搅动,防止粘锅。熟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改用微火煮至糊状。至锅内温度稍稍下降,倒于凿出小眼的木瓢内,下接一盆清水,米糊顺着小眼滴入盆中,高温遇冷,形成一个个两头尖、中间圆的虾状米浆球,再置于清水中凉透即可。
听摊主说,木瓢也可用漏勺代替,但不用木瓢,凉虾的味道就会变,所以,寻一个上好的木瓢,凿出均匀的小眼才能保证吃上原汁原味的凉虾。此外,过去大多就地取用原浆水,在制作过程中就加糖,这样做出来的凉虾不会浪费一丝一毫的原味。而今为了求得口味的多样化,制作时就不再掺加糖料了。到时候根据客人的喜好,或泡上冰镇的红糖水,或搭配当地特产的土蜂蜜、香精、薄荷等。酷热的夏季,烈日下走热了、走累了,来上一碗,沁沁凉爽,微微甜蜜,既可悦目又能玩味,实在是驻足小憩的衬心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