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河 西
  河  西  

  1989年12月,罗大佑出版了一张精选专辑,标题叫《情歌 告别的年代(1982-1989)》。

  有人说,这张唱片多少隐含了罗大佑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即将是一个告别的年代,人们将向旧有的价值、旧有的世界与旧有的整合告别。”

  想来,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不会没听过。昨日至今,岁月遗书。可是,黎紫书在《告别的年代》中“处心积虑”书写的,与其说是告别,毋宁说是挽留和不舍。如果我们注定无法抗拒滚滚命运东流去,也要拼命拣拾我们成长岁月中的一点一点泪血滴落的遗迹、一点一点心痛心碎的印痕。

  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无色的你,有声的无声的脸孔的转移。在黎紫书的这本纪念本中,我看到了那些不为命运所宠幸的普通人,他们内心的挣扎、惶惑、恐惧、稍纵即逝的欢喜和最后归于尘土的残忍:

  ——“你留意到他说‘你妈’而不是‘她’死了,那像是在撇清关系;这不再是你们共有的女人,他把她还给你了。”

  读到这样的文字时,心中一凛,这种冷,张爱玲似的看透和冷眼旁观,果真是当时33岁的黎紫书写出来的吗?人生的悲喜,用黎紫书此书中的一句诗来概括,是否可以总结为:“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这是小说,也是史册。三代“杜丽安”,在不同时空中,慢慢揭开我们这个时代的帷幕。告别了吗?它们分明在我们眼前流连、盘旋、飞舞、观望、流泪。

  “尽管你已经换了全新的床褥,但你仍然感觉到下面的床板凹陷了母亲弥留时的形状。你躺卧在死亡的凹痕里,像躺在一个曾经煮死人的大镬。”

  活着时的艳华,瞬间变成了冰冷的躯体,即使知你苦衷,却已无法表达她的关切和感动了。那是生与死的感悟,那样的丰润饱满,以至于偶一遇目,心中的念头像潮涌一样翻来覆去地冲击着我。

  我和马来西亚批评家黄锦树的看法相近。黎紫书在这本书中刻意玩弄的结构花招——三重叙事,让三个杜丽安在不同时空中的各自浮沉——也许弊大于利。这样的复调写法,当然会使得作者对时代的描述变得更为复杂。一个高音,一个中音,一个低音,三个人声,他们的低吟浅唱,引吭高歌,是细腻的描写VS理性的评论,在结构上确实独具匠心,但同时也难免有着斧凿的痕迹,有刻意打断你的阅读快感之嫌。

  浮世文姬,书写告别的年代,我突然想到但丁《神曲》中的几句诗句:

  “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恒的痛苦的道路/从我,是走进永劫的人群的道路”

  这个又好又坏的时代,迷路的后果,要我们承受。如果你想忘记我也能失忆,但是谁都不能抵抗在内心故乡漫游的诱惑,就像她:“不管是怎么一回事,告别总是艰难的,无论是要告别想告别的与该告别的。毕竟那是一种哀悼的工作。”

  他来上海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了黎紫书的照片。这是个温婉的女子,美丽而蒙福,看不出有什么心事悬挂在她的心檐上,不知道她在本书中所描写的那些刺痛的故事是否与她自己有关?

  有时候,垂眉落眼,齿冷唇寒;有时候,回眸一笑,冰消雪散,都是一种活着的方式。如她,如你,如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异域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从南巡说起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读王安石两文
面具后我们春心荡漾
西游记
小芳,再见
红水杉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2013-08-05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