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在崇明一家果园,我认识了一位老板。
老板中等个偏胖,45岁。本市南汇人,却举家来到这里搞起了果园和养殖业。我们跟着他在果园里四处转。水门汀路两旁都是果棚。果棚里,梨子葡萄品种多,下垂的果实透着诱人的气息。果棚上面铺着巨大的网。老板说,防鸟的。他一边走,一边从网下摘了一只梨,说梨上的口子就是被鸟啄的,这梨废了。有人说,拿气枪打嘛。老板摇头说,不能随意伤害鸟类。
在一条小河沟附近,老板要我们猜猜地里种了什么?我看地上除了细嫩的叶子,还插着不少红色塑料袋,估计也是吓鸟的,种的啥却猜不出。老板说,是花生。他指着附近一只黑羽鸟,说这些鸟精明,会扒开泥土把花生种子吃光。所以,这些塑料袋摇来晃去,加上嗦嗦的声音,鸟就怕了。我说,这样大的果园经营起来,真不容易。老板笑笑,一手竖起拇指和小指……在这里承租六年了。
离开果园,他领着我们去看虾塘。走进盖着斜披的虾塘,养虾人正在塘中拉开长长的虾笼,往笼里撒完饵食,一支烟工夫,下塘收笼。笼子里装了不少虾子。老板好客,说这虾是进口品种,中午烧两碗给你们尝尝。
饭后,闲着无事,我在空场上转悠,看见老板正在仓库里一个人忙碌,便走了过去。仓库里,两只吊扇在上面轻轻旋着,箩里有梨子和葡萄,还有西瓜和我叫不出名的青皮瓜。老板将一只西瓜捧上工作台,套上一层白色的网格塑泡,如此将四只西瓜放进纸箱后,结上十字形红绸带,堆放在一旁。老板说,做生意一定要诚信,我的生意主要靠朋友帮忙推销。今天这批货算是小生意,就自己装箱,不雇小工了。
我明白生意人开源节流的道理。正聊着,空场上一位年轻人一晃,是老板的儿子。小伙子在武警上海某消防中队服役,因为训练中手指骨折,回到家里休养。这下,话题就转到了他儿子上来了,看得出这位承租千亩农田果园的老板,对儿子成长,显得深思熟虑,也映衬出他六年来经营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