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活动启动,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位列典型案例候选名单,近日正在网上公示。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仇勇平说,理想的“电子书包”会记录下学生的长期学习行为、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知识、详细真实地反映那些“怪才”“偏才”在某一门学科上深入研究的程度以及天赋。
学习凸显个性化
现在的“电子书包”除了能够提供课堂内外的互动学习外,通常还能提供分层学习的功能,比如,系统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学有余力者可以跳入“高级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知识点的智能推送。仇勇平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强化什么知识、不需要什么,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学习的选择都比较懵懂,因此,电子书包会根据学生的使用习惯做一些个性化的推荐。
去年起,“电子书包”项目就在钟山高级中学做了一个实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学写英文作文。“电子书包”在自动“批改”了学生作文后,会对每位学生的常见作文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如果系统发现某位学生的“过去完成时”总是用得很糟糕,它就会主动推送一些有关“过去完成时”的微视频给学生观看学习,同时,还会推荐一些有趣的文本读物供选读。“通过两三个人机互动轮回,学生不仅语法通顺,单词量也增加不少。不少学生能从一开始只能写两三句话,到能写出400字的英语作文。”
仇勇平说,现在的孩子正面临着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不仅要会读书,更要学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里自主学习。
未来评价更精准
“理想中的电子书包系统,应该具备长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仇勇平说,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生涯的记录,学生都会有一个学习评价表,包括他做过哪些习题、看过哪些课件或阅读材料。“未来,这些信息都能成为学生升学甚至进入高校的参考依据。”
比如现在要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除了语文学科优秀,数学高考成绩也必须达到130分以上。“学生必须在中学阶段花费很多的精力,进行‘题海战’,应付高考。虽然目前自主招生改革给予了偏才、怪才更多的机会,但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去了解学生究竟有多‘偏才’,有多少天赋。但未来,电子书包的学习评价表就能详细地展示学生的文学天赋,比如,他的阅读量究竟有多大,写过哪些文章,组织过什么样的读书会,对哪些书有独到见解等。”
不过,仇勇平也坦言,目前市面上电子书包的操作系统还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去年,虹口区教育局正在与微软公司合作,尝试把这一“构想”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