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运动教具将锻炼并引发小朋友身心智发展不同的“化学反应”:
协调轻巧 平衡木
幼儿用平衡木采用专门材料制作,除搭建高度适应小朋友身高外,搭建方式也分为基本的平行于地面的搭建(高/低两种)、一高一低的斜坡搭建以及配合楔形体操垫以及高低杠的搭建等不同组合。幼儿赤脚行走或经由扶持行走平衡木,在锻炼了小朋友的平衡能力以及眼脚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加感触刺激。
专家建议>>>
● 宝宝7-13个月大,可以由教师或家长协助他手扶平衡木在地面上站立或行走,这可以增强下肢力量。
● 小朋友可独立行走后,随着体能的增长,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搭建方式以及体操技能要求,在教师的辅助下逐步完成平衡木上的行走,如倒退行走,踮脚变向,平衡木上的跳跃、倒立、甚至前手翻等等技巧,促进小朋友感官系统的全面发育,使其更加轻巧协调。
灵活自信
单杠/高低杠系统
高低杠系统同样也有适应不同年龄段小朋友使用的各种不同组合,如适合于7个月至3岁小朋友抓握的较细的玻璃纤维杆以及适合3岁以上小朋友抓握的较粗的实木杆等。
专家建议>>>
● 单杠的抓握练习、悬荡以及杠上回旋转体技巧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小朋友的上肢力量、空间感、以及核心肌肉群力量。高低杠以及平行双杠的技巧练习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杠上肢体协调以及平衡感。这些运动不仅能让小朋友在体能方面逐步提高,同时在步骤较多的技巧运动过程中,对小朋友记忆力和自信心的建立也非常有帮助,堪称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双保险”。
平稳专注 瑜伽球
各类球体是所有物体中最易吸引并帮助培养注意力和内在协调性的器具,而本着“由大及小”的原则,瑜伽球可算作球类教具中最基本也最有用的一种。
专家建议>>>
● 家长扶住小朋友胯部帮助其趴立或坐立在瑜伽球上完成平衡性练习,有利于锻炼小朋友的视觉灵敏度、深度认知、内耳平衡及腹部力量。
本报记者 王蕾
运动小贴士
1.选择专业的运动早教机构
2.锻炼要循序渐进
3.将“笑”与“高兴”作为宝宝疲劳的参照物
“只有小朋友开心了,才会积极配合,达到运动有益身心的效果。”王琰表示,帮小朋友运动不应只依靠器械,还要与游戏相结合,让小朋友在多样性的活动中获得身心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