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上有人自称刚翻译了一部六十万余字的心理学著作,现在得闲开帖,来解答一些英语爱好者学习上的疑问。颇为志得意满。
此帖一开,跟帖者众。对帖主大表敬仰。六十万字,不老少了。而人的心理曲折复杂,心理学流派众多,又要介绍各派的开山鼻祖,源远流长,流派特点、变迁,分析方法,优势缺陷等等,要翻译清楚明白,确实不易。
帖主闻之,得意之情更难稍遏,遂拿出翻译中得意之举示例一二,却引来众多反对意见。帖主坚称,此乃专业翻译,不可以常理推之,云云。
有人不复于此纠缠而另辟蹊径,抛出一个问题就教于此方家。
I want to be what I was when I wanted to be what I am now.
帖主倒也不示弱,当即给出答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旋即又招来佩服者,称翻译得贴切天成。不料亦有不屑者称,拿两种语言里现成的名句、格言加以配对,乃翻译初学者之大忌。两下里云泥之别,该帖随即又热闹非凡。
有一人不招不摇,回复曰:帖主此翻译不当处有三:
其一,又要进去,又要出去,究竟居于何处。作为专业译者,措辞严谨不够。
其二,句子原意为个人体验,而帖主翻成了大众普遍的(universal)体验,扩大了外延。
其三,原意为个人感悟在时间维度纵向的比较,帖主扩大了内涵。
此言一出,在座皆叹服。亦有人急切地询问此高手,是否可以指点迷津,给出正解。破而立之,尤见其高。恰似王小玉说书,这境界又上了一层。
回复曰,因为原句没有上下文,且以直译试之:现在的我想成为过去的我,而那时的我想成为现在的我。
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