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济南老火车站的拆与建,就再度成为舆情焦点。对历史遗存忽拆忽建,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衣食足,而知礼仪,而知文脉之可贵。今天,公众渐渐发现,曾被藐视的老建筑老古董,是城与乡存在的根由和象征,珍藏着来自古代、来自先祖的气息与体温,也温暖着今人的心灵,有了这些历史的靠山,我们在奔向梦想的途中,更踏实、更有主心骨、更有人文底蕴。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因片面追求“日新月异”,让五千年文明遗存在现代化浪潮中跌落散失?
守土有责,是地方领导干部的天职,守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还应有土地上的文脉。拆旧建新屡屡发生,让人如何放心得下?也许缘由之一是,莫名拆毁文物的那些人,往往难以追责。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昨天的记忆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有多少利益在身后蠢蠢欲动,都请记得,文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故园。别再瞎折腾了,行吗?(李泓冰 原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