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希腊圣母堂的门廊处,有着举世闻名的“真理之口”。就是那一个古怪的大理石的头像雕刻,远看目盲的老者,罗马人自己也说不清是从何而来,只知道赫本和派克在此处的嬉闹与缠绵,给这座永恒之城又添得了一个值得造访的景致。
沿着台伯河河畔漫步,罗马城的遗迹比比皆是,这些公元前建造的废墟前,尽显帝国的辉煌,这栋不太起眼的小教堂有些寒酸了。《罗马假日》里就交代了“真理之口”的来龙去脉:中世纪开始,罗马人就相信它能测谎的传说,有人把手伸进雕像口中的时候说谎,他的手就会被咬住了。
为了这个看点,排队的队伍,从门廊口伸出,绕了半个教堂。来这里的观光客里,结伴的情侣兴致最高,端着摄录机器,摸出半个欧元的门票钱。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像我一样的亚洲面孔,飞跃了半个地球,到这里来排半小时的队,只想着“坦白”一句真话。
“真话”和“愿望”不一样,许愿可以去特莱维喷泉,往碧澈的池水里投上几枚硬币,期许来年多财多子,再来罗马几次。但是,“真话”就是“真话”,是坦陈已经发生的真相,随意扯谎,心里总会不安。
最爱看俊男美女在拍照前私语窃窃,好像问着对方到底爱不爱自己?然后才双双放心地牵手放在那张石头嘴里,对着镜头数123。比起角斗场里嗜血的尘沙和纪念广场上纪念杀戮的丰碑,这里多了好多浪漫与蜜意。
上一回郑重其事地说真话,要追溯到小时候老师问我,到底有没有拿过别人的橡皮。大多数人的情况都是类似的。把说真话变得如此仪式化,对成年人多少有点不太适应。很多游客像我一样,买了门票后,就是在那张黑洞洞的真理之口前一边自拍一边傻笑。要问我那时候想坦白一句什么,实话实说,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排队之前,我暗中嗤笑迷信的人群(包括我自己),要说真话,可以随时随地,何必要长途跋涉来罗马,不是么?出了教堂,越想越不对,真的能随时随地吗?真话总是和宝贵的秘密相仿,说出来总要带点仪式感,比如挖个树洞。
我无来由地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它斑驳的石墙,落拓拉碴又有点唬人的神明模样,喜欢看着人流满足地离开教堂,喜欢别人搭在“真理之口”上的手,是畏畏缩缩还是坦然伸入,也爱连蒙带猜地看别人准备了什么样的“真话”来此祭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