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 矩
姜龙飞
  姜龙飞

  距离产生美,陌生也产生美。当距离和陌生都不再是问题,审美于是疲劳,让位给习惯。

  熟视之物,美感通常都会消失。但消失之后,美好的烙印并未流散,而是钙化为骨元素,弥漫进血液,沉淀为生命的有机组合,与日常的生活节奏并轨。天然一派,习焉不察,在日复一日的因袭与复现中,悄然上升为文明。

  上海人说话,有一句熟语:做规矩。做的其实就是一种习惯。所谓“做”,养成而已。把一种生硬,做到下意识,不假思索,贴乎本能的圆熟,规矩遂以养成。从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何时嘬饮,何时酣眠,生命初始阶段的节奏与韵律,就已经在人为的调节下慢慢定格。你如果忽略了,放任了——这恰恰是初为人父人母者的软肋——那一尊幼小的宁馨儿给你的回报,就是哺不当乳,啼为夜郎,一堆乱码,惊厥了晨昏。

  规矩靠做,做出来的,才是规矩。没有人为的训诫,何以成规;拒绝外力的介入,无以立矩。那些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大抵都是耳提面命的结果。既然人为,总有流弊。中国人尊奉了几千年的雅训:玉不琢,不成器。翻译成坊间蛮语,便是:不骂不成器,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才子加孝子的人伦两极,起始于规矩,诞之于虎狼。呜呼哉,如此拗就的造型,好比削去你的足趾,适应他的屐履,生掐硬掰,酷虽酷矣,但枯燥透顶,其痛难熬,即便拷贝的是下一条人精,不要也罢。

  所谓规、矩,一则以校圆,一则以正方。重规者,上下和合;迭矩者,循乎法度。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往小里说,是对习惯的矫治,对尺度的顺应;往大里讲,则是对公序良俗的追随,对天道人伦的膜拜。固然需要力推,乃至铁腕,更需要启蒙和教化,循序诱导,顺势而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概莫由此渐进。

  每一个周正的举止,每一次得体的应对,本质上,都是对涵养的自负,对品性的虔敬。低调,是比高亢更难掌控的安身技巧,匍匐,是比直立更难容忍的立命法则。涉世之初,从察言观色开始,学会看左看右,看低看高,看眉眼性灵,看世故万相,最后看金灿灿五谷丰登,满溢了谁家仓廪。

  反过来说,任何一个违规逾矩的举动,都是一次对天意的冒犯,对天良的反动;都可能在千尺大堤上凿穿一孔蚁穴,在甲烷弥漫的窨井里擦燃一丝火星,虽然量微质轻,却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瞬间压垮骆驼,轰隆隆地动山摇,后果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夫子自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大圣人尚且洒脱于古稀之后,何况凡夫俗子?没有足够的生命长度,纵使先哲再世,恐怕也秀不成仙风道骨,哪怕被人扇了右颊,仍有再送上左腮的雅量,通体脱尘去垢,而不待世道的规裁矩切。

  但是,天晓得我们恪守了多年乃至毕生的那些规矩,究竟有多少是对的呢?“别(辨)亲疏、序贵贱”,以及“登龙有术”之类的陈规陋矩,明明不齿于祖训师嘱,偏偏走俏于当令。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许多规矩,其实为纠正上一个错误的规矩而立,而再下一个规矩,却已倚门而立,巧笑倩兮,正待讥嘲你又一轮遇人不淑。负载了太多的功利与权势,规矩也不免被规矩。盲从的劁刀下,最容易通过的,总是循规蹈矩的大多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规 矩
哈姆雷特的腔调
折旧新发现
缘 分
假如你是狮子或老虎或猎豹
无齿美食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规 矩 2013-10-26 2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