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离不开“水”,我的绘画题材也离不开“水”。“水”就是我的绘画之灵魂。
“水”,既关系到中国画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画制作过程中的特色,“山水”画里有“水”,“水墨画”更离不开“水”。
孔老夫子说过“智者乐水”。
多少年来,流动的水带给画家无数次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又给了画家发挥笔墨效能之关键,对于水,“用之得法,乃凝于神”。
“风生水起”是画家作画时的生动表情,“波澜不惊”乃是画家造诣的素练之静。“水到渠成”说的是基本功的修炼。无论动静之间、无论是雄浑劲健或者妩媚清雅,都是“水”的柔情、“水”的韵致。
“似水年华”、“柔情似水”,乃是对于“水”的解读。
我喜欢太湖的水。
我游荡在太湖岸边,透过水中的芦苇,寻找着懒散而又生趣的野鸭。或是放眼浩淼水域,在白帆与桅杆的指引下,如醉般地静观临水而居的村落。水穷云尽处,只有一抹黛色逶迤于水与天之间。水面上漂浮着的空气是湿润的,芦苇在风中摇荡,风自此便有了颜色,水也有了颜色。湖上的风色与风中的水色浸染着我的心绪,使我不由顿生出一种追思与遐想。
往事随风逝,年华似水流。远古的文明就在这似水流年中被沉淀、被冲刷、被遗忘。山坞、水田、岛屿、人家在恍惚中叠印出一段曼妙歌舞,古与今犹如连成了一片,不知身处何处。
湖水轻轻拍打着石岸,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在浅吟低唱。天色渐晚时,岸边的民居渐渐被暮色笼罩,灰墙黛瓦就好像素装的少女,褪去了胭脂,在水声的伴奏下,隐入天色的大幕后。此时,只留下了湖水的声音。
湖水还在轻轻拍打着石岸,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还在浅吟低唱。
真水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