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一篇奇怪的序言:“散步迷路”,通篇讲述自己某天出门散步,忽然想走一条不同的路线,渐渐偏离自己熟悉的居住区,来到陌生的区域。本来就不是经常散步的人,加上孤独自行,终于迷路。周围风景迥异,住户也全不认识,天色逐渐昏暗,心情也从好奇、悠闲转为慌张,四下里问路,由一位好心的保姆开车捎了她一段路,很快便看到熟悉的岔路,原来就在迷路的不远处。写到这里,序言就戛然而止了。
《交谈》是林文月五十六岁时出版的,即使描绘岁月沧桑、人生深壑,她的文字仍一如既往地典雅、端丽、温柔、委婉,“散步迷路”作为增订版序,无一字涉及“交谈”,正好是“走一条不同的路线”。迷了路,去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世界其实离自己的世界很近,却慌里慌张看不见,明明只差一个路口,偏找不到,回不去。呼应书中所记交谈的力量,也可以如此神奇。比如她和朋友交谈,对方慵懒地问她最近在做什么,她茫然而又尴尬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悠然,甚至于单调——除了读书、写字,简直没什么特别。朋友于是笑笑地说自己但是又不像是说自己:
“有一种人就是这样,一定要不停地驱策自己。日子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过呢?吃喝玩乐不好吗?偏就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要求冲刺。”
也许是因为喜欢这样的朋友,又或许是也想做“那一种人”,一向谨言慎行的林文月说起自己关于翻译古典文学的计划,说完又觉得自己说溜了嘴,把刚刚开始的工作提前公布了出来,实在不像是自己的作风,但是同时又因此而跟“那一种人”拉近了距离,进入了“给自己找麻烦、非去做不可”的行列。事实上那一连串的“找麻烦”成就了林译经典之《源氏物语》《枕草子》《十三夜》。
交谈无处不在。在戏院外和陌生女孩交谈甚至于一起看了场戏,对方年轻、自信、矜持,对迟到的男友果断不予原谅,在那生动的眉眼之间看到自己熟悉而又失去的样子,心中有一种浓重的失落冉冉升起。和叛逆期好交际以致耽误学业的女儿交谈不被理解,对打来电话的同学说教而被女儿怒斥,遭遇同一屋檐下却被视为路人的冷漠对待,沉默、冷战、自然发展和淡化也是交谈。和爱音乐的儿子交谈,知道这孩子沉稳有主见,最终放弃音乐选择工科决定留学,即将独自生活,深感自己未能尽职,“你会因为我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全天候地照顾你们而感觉不满吗?”“我怎能够比较呢?我一生下来只有你这个母亲啊!”
冲动感动、苍凉郁结、惊慌迷乱、悲伤落泪……种种难忘时刻拼成欢愁人生,此刻逐一流淌在笔端,幻化成与自己的交谈——
“与自己交谈,可以无闻于人境车马扰攘,沉淀在温馨宁静的往事回忆之中;夜深人静时分,遇着胸中万马奔驰,有话不吐不快,则又难免于景响叩弹,遂觉有声响隆隆然,且又缤缤纷纷光彩耀目,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神秘的声光世界,须待写完最后一个字,终止与自己的交谈,才光芒敛收,众音归寂,回到漆黑静谧的现实。此或可以解释,为何每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往往会觉得心力交瘁,又踌躇满志的缘故吧。因为表面似乎风平浪静,实则作者方完成了一场与自己的热烈交谈。”
人生是一连串虚实交错的散步迷路。记得缤缤纷纷光彩耀目的生动片刻,才不至于堕入虚无;认真地珍惜当下的经验而不敷衍潦草地度过,才能完成热烈的交谈;去过别处神秘陌生交错激荡的声光世界,才能面对漆黑静谧朴素无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