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运动汇/风云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男篮代理主帅王勇的篮球之路
~~~——上海男篮代理主帅王勇的篮球之路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选择”不停追梦脚步
——上海男篮代理主帅王勇的篮球之路
李元春
■ 王勇:既然俱乐部信任我,只有咬牙顶上了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不经意间,前上海男篮球员王勇创造了CBA的一个纪录——在意外被推上大鲨鱼代理主帅的位子后,27岁的他一下子成了CBA最年轻的主教练,而这离他退役走上助理教练岗位,也就仅仅几个月时间。

  上周五晚,坐在东莞广彩城酒店611房间的床上,王勇回忆起自己十几年的篮球路,突然间有种做梦的感觉:“一转眼,突然退役了;又一转眼,突然当教练了,真的像做梦一样。”

  客场战胜强大的广东队,更像一个梦——这是卫冕冠军本赛季首次输球,也是上海男篮时隔11年之后再次在常规赛中战胜对手,而这,恰恰是他这个菜鸟教练带队完成的。

  练田径改打篮球

  一如被安排当教练一样,王勇当初与篮球结缘,也是被选择的结果。“体校来我们小学招篮球生,学校让我去试训,结果被教练看上了。”王勇说,他小学时其实最擅长的是田径,结果因为一次不期而至的体校招生,这个校田径队队长打起了篮球。

  1998年,王勇从南通市少体进了江苏省少体,但是因为身高条件差,两个月后他就被退了回去,那时他只有1.8米。没想到一年之后,王勇一下子蹿高了十几厘米,学校安排他到上海青年队试训——就如同小时候去体校一样,王勇也没想到这一去,他的命运会再次发生变化。

  如今北京队球员孙悦,曾以2.05米的身高能打组织后卫而广受瞩目,其实在他之前,CBA就有过这样的球员,王勇就是其中的代表。王勇从小就一直打组织后卫,等他身高已经长到2.05米时,也经常出任这一角色。王勇是个听话的球员,教练让干啥就干啥——当初在国家队,外教尤纳斯让他打四号位,他也欣然接受,“虽然从未打过这个位置,但就当是磨练技术了。”

  两进两出国家队

  2006年和2007年,王勇在国家队两进两出,其实他至今也没搞懂,为何老尤当初会让他打大前锋,“我这身材,打小前锋都偏瘦,平时打球也很少到内线去,让我打大前锋不是开玩笑吗?”错误的角色定位,注定王勇在国家队没啥机会,其实在当时的上海队教练组看来,王勇应该是个外线投手的角色,“以他的条件来说,如果发展得好,将来成就不亚于李楠。”

  从2002年上一队,到今年夏天退役,王勇被CBA记住的确实是他的精准三分球,只可惜,膝盖的老伤限制了他的提高。“这几年一直受到伤病困扰,如果不是因为伤,我还想再打几年。”王勇说,他是带着遗憾退役的,“最大的遗憾,是打了十多年球,没有拿过总冠军。”

  上海队拿CBA总冠军那年,王勇还没上一队,等他上来了,姚明却走了,上海队也塌了,别说王勇,就连刘炜也是有心无力。

  早早退役当教练

  当教练这事,其实也不是王勇主动要求的,也是源于球队的安排——主教练王群需要帮手,而他看上了勤奋好学的王勇。“一开始我还想继续打球,后来考虑到伤病影响太大了,反正早晚也要退役,所以就退了下来。”想想比自己大6岁的刘炜还在打球,王勇就觉得有些无奈:“我才27岁啊,正是打球的黄金年龄,但谁叫自己的膝盖不争气呢。”

  退役后就在一队当助理教练,王勇又觉得自己很幸运:“以前想过退役之后干什么,例如到学校当老师、到公司当白领等等,但能在球队里当教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更让王勇没有想到的是,当了助理教练还没几个月,他就被推上了更高的位置:“之前王群指导也和我提过这事儿,但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变成现实了。”

  当俱乐部真的和自己摊牌时,王勇的第一反应是拒绝:“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还是很清楚的,现在我哪有这个能力当主教练?”王勇请俱乐部考虑其他人选,但是最终,姚明还是认为他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我是球队的一份子,既然俱乐部信任我,只有咬牙顶上了。”对于自己的处境,王勇也考虑得很清楚,“球队处于困难时期,我必须得尽一份力。”

  上任打出“兄弟牌”

  上任第一天,王勇打出了“兄弟牌”,这也是他目前最大的资本。这张牌显然打对了,王勇也没想到,自己执教的前三场比赛竟然是三连胜,“当然,胜利都是兄弟们的功劳,球毕竟是靠球员打的。我刚上来,经验肯定是有欠缺的,刘哥(刘炜)啊大头(章文琪)啊,也都会给点意见,人多力量大吧。”

  熟悉王勇的人都知道,他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很少对人发脾气,但是输给东莞队的第二天,他在训练场上发火了。包括两名外援在内,一分钟内球场来回高速冲刺5次,这是对全队抢篮板不积极的处罚,训练中至少罚了3次。“我们这支球队,最大的资本是团结和拼劲,但是打东莞时拼劲严重不足,我必须得让队员们意识到这一点。”王勇说。

  在自己的篮球人生中,王勇是一个被动的追梦人,无论是打球还是执教,他似乎总习惯了去被动接受——当然,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他一直没有停住追梦的脚步,这才是最关键的。

  本报记者 李元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被选择”不停追梦脚步
广告
新民晚报运动汇/风云人物B11“被选择”不停追梦脚步 2013-12-09 2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