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前申花队长 效力申花9年
前前后后效力申花9个赛季,以队长身份在球队退役。对于“申花”两个字,刘军有着别样的情怀,“1994年从专业队转为职业队,先后两次联赛拿冠军,加上足协杯冠军,申花的这一切我都经历了……”
刘军感叹,20年职业联赛,2次位列积分榜首,申花有它辉煌的过去,“申花有过很多第一,我们曾经最早拥有专业足球场,拥有康桥这样的现代化训练基地,请外教、找外援,申花都走在全国前头!”
9年申花生涯,其中的2001赛季刘军曾短暂转会青岛,但仅仅一个赛季他便回到了申花,“记得是一次间歇期回上海休假,就去刚刚建成的康桥基地参观了一下,感觉非常漂亮,在申花效力这么多年,很想回来再感受一下这一切。”结果第二个赛季,刘军在申花改组之初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回到了上海,并且在33岁的“高龄”帮助申花夺冠后退役,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退役之后,刘军留在足球圈,这两年先后搞了“刘军体育明星公益专项基金”和“刘军青少年足球训练营”,专注上海足球的传承和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对于申花这个几乎可以代表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名字,刘军坦言,“现在的20周年不能算是一个庆典,更应该是一次反思。”在刘军眼里,作为上海足球发展的缩影,申花的20年就是上海足球发展的20年,“20年申花换了多少教练、外援?流失了多少资源?都应该好好反思,如果这些资源都被好好利用起来,申花就不至于从巅峰掉到低谷。”
“像我们现在搞老克勒,都是一批上海足球的老队员,这是大家对各自足球情结的一种延续,大家都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为上海足球传递正能量。”刘军说,如今上海有了3支中超球队,是各自为阵还是良性整合?这是大家都应该思考的。“20年也许是个节点,上海作为大都市,要有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足球环境和球队成绩。”
同题问答 申花20年对于你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刘军:作为一名曾经的申花人,也是上海足球人,申花不仅是对于我,对于整个上海都是代表,是老大哥。这样一块品牌,需要我们继续好好守护它、爱护它。
葛爱平 足球媒体人 前新民晚报记者 报道申花20年
1993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体育版率先刊登了葛爱平采写的《足坛闹新事 企业“购”球队》一文(见右图),说的就是申花俱乐部的成立。若干年后,在谈到自己当年见证申花成立的前前后后,葛爱平坦言,让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一是因为要走职业俱乐部的市场化道路,当时确定了之前就赞助上海队的三灵电器厂入主。当年,“申花”只是该厂的一个热水器品牌,但因为这个品牌较有知名度,寓意又好,新俱乐部就被命名为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其次,新俱乐部成立,选帅工作自然也要重新开始,在徐根宝和王后军这两位上海滩名帅之间,俱乐部选定徐根宝为主教练,根宝如今已被看作是上海足球的“教父”。
作为一个关注了申花20年的媒体人,在葛爱平看来,“申花”两字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相比10多年前显得更为重要。“以前‘申花’只是球队的一个称呼,你如果叫它‘上海队’也没问题,那就是一支由上海市民组成的球队,就代表了上海足球的全部。”
相比之下,如今“申花”两字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上海现在有了3支中超球队,申花作为老大哥已经成了城市的符号,你翻翻上海大大小小报纸的体育版,申花始终是一个主题,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用20年建立起来的底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取代的。”
葛爱平说,自己虽是个媒体工作者,但作为上海人,申花毫无疑问就是自己的主队。这两年申花落入低谷,本赛季还爆出了从未出现过的因欠薪罢赛的事件,葛爱平当时就撰文称,“在世界著名都市,中国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却拖欠着来打工的外国劳工的工钱;一个曾经一流的俱乐部,却让外国人、中国人,有名的和无名的都不能按时拿到工钱,这实在令人无法理解……”这样的感慨,又何尝不是自家人的一份无奈。
同题问答:申花20年对于你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葛爱平: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又是上海市民,谁都明白申花和这座城市是无法分开的,虽然用职业足球来衡量,目前申花队里已经没几个上海人了,但申花永远是这座城市、是所有上海球迷的主队。
上海球迷 关注申花20年
要问申花的球迷有多少?恐怕你会想到每场中超多则过2万,少则近1万的上座率,但实际上,对于申花这个名字,无数上海球迷都有话要说,也都有各自的感慨。上周,新民体育微博就公开征集了球迷对于申花的美好回忆。
在征集的回忆中,大多数球迷的记忆都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网友@中华海上明月说,1994年、1995年那会儿,申花还在江湾体育场训练,他凭着场地家属的身份可以随意进出场地和宿舍楼,“记得那时候每次看训练,铁丝网外扒满了人,有时我也会帮小姑娘们带几封信进去给球员……”网友@笑看风雨则说,他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买申花全年套票,当时是要靠关系、走后门的,“记得那年最后一场申花赢了大连,终结大连55场不败,比赛一结束,看着推土机开进虹口体育场,球场开始推倒重建……”应该说,从江湾到虹口,甚至是曾经开在新世界、四川北路的申花专卖店,都曾是上海球迷挥之不去的记忆。
当然,俱乐部成立之初也曾遇到了质疑。网友@曹钧Diego回忆说,1994年申花主场1比6输给了广州太阳神,“那是一场雨战,‘根宝草包’响彻全场。”不过对于那个赛季,网友@男人海洋620对申花最后一场和延边的比赛印象很深,“如果没有那场1比1,申花就拿不到联赛前三,也许根宝就没机会继续在申花坚持自己的‘抢逼围’,就不会有1995年甲A夺冠的辉煌。”
确实,1995年的那次夺冠,可以说是埋藏在所有球迷的心底。网友@奇异恩典申蓝之花回忆道:“那年只要申花拿下比赛,谢晖都要高佳背着他下场。”那一年,范志毅、谢晖、祁宏、吴承瑛……一大批球星崭露锋芒。
至于21世纪的申花,德罗巴的加盟无疑是最弹眼落睛的,2012年夏天的那个清晨,成百上千的申花球迷在浦东机场迎接“魔兽”,这样的情景在中国足球史上都属罕见。
同题问答:申花20年对于你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提给这群球迷时,大多数人都已经把申花当成他们关注中国足球的全部。此前,蓝魔球迷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一旦申花离开上海迁址昆明,蓝魔就会解散,申花已经成了他们看球的理由。
本报记者 许明
下期话题
你对下赛季的申花有何期待?
申花走过了20年风风雨雨,从曾经的一城一队、万人空巷,到上赛季爆出欠薪、罢赛甚至是迁址传闻。作为申花球迷,你对申花下赛季有何期待?(讨论截至本周五12时,读者可关注新浪微博@新民体育,微信公众平台“新民体育”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