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首次组织中小学生专利作品交易会
孩子们发明成果还需帮忙“吆喝”
王蔚
  本报记者 王蔚

  在全国每年新申请的发明专利中,青少年俨然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然而,如何既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科技迷的兴趣和信心,又能让他们从小学会将科技探索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则是当下校园科技活动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命题。昨天下午在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举行的首次上海市中小学生知识产权“专利产品”交易会,真实模拟了将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做市场化运作的全过程。

  专利申请数量锐减

  宝山区罗店中心校5年级的吴昊同学发明了一款无叶吊扇灯,优点是将吊扇与吊灯完美结合成一体,而且将风扇叶隐藏于灯罩内,一点不碍观瞻。指导老师王伟龙说,如果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话,光律师代理费就要800元。近四年来,该校已经有上百项学生小发明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相当一大部分费用是由市专利奖励委员会提供的。然而,从今年起对中小学生的专利奖励改变了办法,不再向申请者个人提供资助了,这一来,青少年的专利申请出现了数量锐减的现象。宝山区少科站的蒋新老师说,往年该区学生每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多达200多个,今年却不到50个,如果要申请发明专利,律师代理费更昂贵。

  资助学生第一桶金

  昨天,由市教委、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专利产品”交易会,虽说只是一场模拟活动,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徐汇区光启创新基地、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等购买方倒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现场竞购来自全市10所中小学的学生科技专利,而且还与出售方的学生达成了协议,发明权归学生个人,但专利开发和使用权归双方所有。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小发明和小创造就有了申请专利甚至进入产业“孵化”的第一桶金。

  (下转A5版)  (上接第1版)康宁小学校长谈军说:“这次我们花了2000元去买一项其他学校学生的专利,既是为了让本校同学获得一次比较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对申请专利学生的资助,还能促进和保护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成果转化还需慧眼

  金山中学傅维诚同学提交的专利项目是“公交到站人性化提醒系统”。他说:“这是专为郊区长途客车设计的,乘客们上车后只要在座椅扶手上按下站名键就可安心打瞌睡了,到站前安置在座椅下的震动片就会自动发出提示。”但小傅同学和他的指导老师也坦言,虽然专家们都认可这项发明的价值,但真要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投入生产和使用,还需商家的慧眼。同样,在蒋新老师看来,要让学生或老师主动到茫茫商海里去“吆喝”自己的发明成果,不仅费时费力还费成本,而且这也不是学校的强项,如果有了学生专利产品的交易大集,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对此,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处长陈冬健说,让学生的科技发明有了流通的价值,这也是对学生知识产权的一种尊重与保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嫦娥三号落月特别报道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市民文化节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体育人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体坛轶事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不能解决群众利益问题 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上留影
孩子们发明成果还需帮忙“吆喝”
冬雨滋润申城 上午空气清新
周三转为多云 气温小幅下降
北京地铁将出台票价差别化方案
天津发布限牌限行公告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孩子们发明成果还需帮忙“吆喝” 2013-12-16 2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