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第二届“中华艺文奖”在京颁奖,老音乐家周小燕与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同获“终身成就奖”。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项国家级文艺奖项陆续公布,“上海制造”的文艺作品连连名列榜单,上海的艺术家们纷纷“摘金夺银”,呈现一片“全面开花”的丰收景象。
昨晚的第15届“华表奖”暨第29届“飞天奖”颁奖典礼上,除了《辛亥革命》和《西藏的天空》影片获奖之外,《西藏的天空》演员阿旺仁青和上影编剧程耳还分获优秀新人奖和优秀青年编剧奖;《誓言今生》《浮沉》《悬崖》《心术》等沪产长篇电视剧也与《焦裕禄》一起荣登两年一度的电视“飞天奖”获奖榜单。
“中华艺文奖”是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我国最高艺术奖,因此,97岁的周小燕也专程赴京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如果说,周小燕、尚长荣、秦怡荣获71岁以上的艺术家才能入围评选的“终身成就奖”,是对他们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肯定和褒奖,那么,年富力强的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余隆被授予“艺文奖”,并且同获百万元奖金,则是对他进一步致力于上海文艺繁荣的激励。徐玉兰则荣获2013年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本周一,上海音乐家何占豪、谭冰若从中国音协负责人徐沛东的手里,接过了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终身成就奖”奖杯。在前8届评选的中国音乐“金钟奖”中,本市已有16位音乐家被颁予“终身成就奖”。上月在广州举办的“金钟奖”比赛中,上海有4人(组)获奖,其中,上音选送的“棱镜”组合还夺得了重奏项目金奖。
上海在全国政府奖评选中,还呈现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势头。上月底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上海芭蕾舞团的《简·爱》和上海歌舞团的《一起跳舞吧》双双夺得金奖;10月下旬进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评选中,上海昆剧团的《景阳钟》和宝山沪剧团的《挑山女人》同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及多个单项奖,著名昆剧演员谷好好名列“文华表演奖”;全市还有15个群文作品、4个群文项目和3位个人被颁予全国第16届“群星奖”。《挑山女人》还获得了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主演华雯获优秀表演奖。同样是在第13届中国戏剧节上,儿童剧《彩虹》获剧目奖,汪浩获优秀编剧奖。
上海木偶剧团木偶剧《小木头人历险记》在第三届俄罗斯鄂木斯克阿勒金“金小丑”国际木偶艺术节上,从13个国家的40多部剧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经典剧目创新奖”。在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评选中,上海木偶剧团的皮影戏《斑羚飞渡》和木偶戏《母与子》,上海评弹团的评弹《陈其美1911》《梁祝·梳妆》,上海滑稽剧团独脚戏《十三个人搓麻将》被评为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目。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文艺创作资助评审机制,以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专家评审的手段,为全市各个文艺领域原创作品保持常态涌现的局面,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两年或数年一度的各类文艺类政府奖在今年纷纷开展比赛或评选活动,“上海队”佳作纷呈,成绩斐然,既有在全国颇为引人瞩目的意外惊喜,也属情理之中的收获。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