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网购发达,食品从源头、物流到客户终端已经能做到全程跟踪;在食品安全的管控方面,源头生产管理的各种认证如GMP、HACCP、ISO等已经非常普遍;在产品质量方面,除了国家标准以外还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光生态食品就分为绿色、无公害和有机三种层次的认证。普通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食品时务必看清成分表、配料表等产品信息。买得放心、吃得安全、食得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终极目标。
商业模式转型的今天,实体店、网店承载着人们的物质需求,现在还诞生了由农夫和城市里居民面对面直接交流交易的一种市集形式,最突出的亮点是通过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的建设,带给消费者一个透明可信的食品安全控制平台,给农夫们一个可自我展示并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种植、饲养、灌溉、除虫、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会,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在信源多样的当下,充分的知情权得到落实,信息不对等得以消除。这种市集不算新生事物,在国外和我国台湾等地区已经相当普遍。
参与式保障体系(PGS)是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于2004年讨论创立,由生产者、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个本地的、可信的、相关的、节约成本的机制,保障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用体系的力量来保障市集的农户和农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热心公益人士成立了上海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筹备组,并发起了圣甲虫生态农夫市集作为实践的载体,成为参与式保障体系研究会在国内第一个基于市集的PGS试点项目。邢东田研究员评价,市集模式更像是一种“自救”行动,同时也是重建食品安全互信的重要途径。
农田与餐桌,一定不会是隔海的两岸,信任之路需要全新的思维和方式来探索,新保障体系PGS是弥合信任沟壑的有益补充,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实现互信、透明和共赢。 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