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送审
董纯蕾
  董纯蕾

  朋友读了个在职研究生,做梦都在赶论文、改论文。好不容易洋洋洒洒近万字,在淘宝上花小钱查了个重——没问题!哦,对不写论文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就是用软件检查论文在内容上的相似或重合程度,简称“查重”。于是,放心往学校的论文上传系统里递交论文,不想麻烦接二连三。

  先是格式不对,再是字数有问题。这一来二去地改妥后重新上传,却被系统认作“多次查重不过”,差点被强制要求盲审。这词儿也给加个注:盲审,即匿名送审。在我朋友这儿,递交一篇论文之繁琐,几乎赶上写一篇了。

  这事间接影响了我对一则新闻的看法。院士被学生举报学术造假的新闻,沸沸扬扬好一阵了。说实话,起初不觉得问题有多严重,在我孤陋的老观念里,把自己的专著拆成多篇论文发表、放进院士申报材料里充数,云云,似乎还不是核心意义上的“学术造假”,毕竟那研究内容是真的吧。

  不过,两件事儿一比对,我就纳了闷:递交学位论文尚且如此“过五关斩六将”,申报院士怎么就那样容易蒙混过关呢?是不是改天院士申报,也得整一个具备格式审核和查重功能的材料上传系统?

  写到这儿,我必须要收回刚才所有戏谑的口气,诚恳地说明:自己对科学家依然是心怀崇敬的,采访中遇到的大多数科学家也确是值得崇敬的。因为崇敬,时不时把文章送给科学家审读,当然送的不是论文,而是关于科学研究的新闻报道。把科学家的高深学问,说给和我一样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听,免不了要比喻、要拟人,但又怕过了头、失了真,所以要拜托科学家把关。经常收到的审稿意见是:写得很好,有几处小修改,请参考。最怕你说要采访,他勉强:忙啊。你拜托尽量给科普一下,他拒绝:我不喜欢那样表述,你就按照材料写呗;最后,他发来一篇大部分人难以读懂的介绍,并不忘叮咛:报道发表前一定要给我看过啊。我就又纳闷了:为何连自个儿的工作内容,都没有办法解释得大家都懂呢?中科院回应院士被举报造假事件,称会严格按程序处理。不知会否有一天,对那些使用科研经费却未能有效告知公众研究内容的,也会有处理程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广告
哄抢事件和公务员转岗
送审
谢谢你,“女神”!
正视改革路上的“12306现象”
“水墨”一景
换位与互补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送审 2014-01-14 2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