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科学家首次尝试基因方法研制流感疫苗
用于应急接种最快一年半
施捷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附设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担纲的H7N9基因疫苗即将进入临床前评估后临床试验阶段。“如果研发工作一切顺利,而国家又有疫情防控需求,我们的疫苗应该最快也要在一年半至两年内完成全部一期临床试验,才可用于应急接种。”徐建青教授今天上午回答本报记者时如是表述。

  “杀死”病毒后制备

  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尝试运用基因疫苗的方法研制流感疫苗。之前,国内用于临床的流感疫苗基本都采用的是传统的灭活疫苗方法,即将活的病毒拿出体外来“杀死”后制备。而基因方法则增加了疫苗的安全性,因为只是将病毒中具有保护性的基因拿出来,所有致病性的东西可以被去除掉了。“也正是由于是基因疫苗,我们就可以进行‘设计’,将来的疫苗可以抵抗所有的H7病毒。1996年、2003年和2007年三度在不同地域肆虐的禽流感,就是不同致病性的H7病毒在作怪。”在课题负责人徐建青眼里,基因方法和广谱设计,是上海H7N9疫苗研发的两大亮点。

  自从去年3月29日H7N9禽流感病毒被成功分离出之后,我国疫苗研发工作于当年4月上旬全面启动。之后,有一些企业或机构曾宣布正在研制H7N9疫苗,或称已研制出相关疫苗,但至今仍无任何一家的疫苗投入使用,多数也只是处于初步完成研发阶段,尚未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觉得,国内同步开展H7N9疫苗研制的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目前的进程应该差不太多,但技术路线却各不相同。”徐建青表示。

  经小鼠试验疫苗有效

  基因疫苗研制经历了疫苗基因合成、构建疫苗载体、体外测定表达有效性、小鼠体内接种观察免疫原性与保护性等环节。目前上海H7N9基因疫苗已经完成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也就是说,用小鼠试验先证明疫苗能够有效活化抗H7的中和抗体,然后再利用获得的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攻击”,小鼠未发生染病和死亡。徐建青的H7N9疫苗团队还包括另外4名博士和1名硕士,整个研发工作已历时8个多月。

  “当然,基因疫苗的研制也存在风险,主要是疫苗的免疫性是否足够强。”徐建青教授介绍说,为了应对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他们也着手准备了“修正”方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附设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正在与H7N9基因疫苗同步设计的,还包括有“蛋白疫苗”和“病毒样颗粒疫苗”两种。

  徐建青教授强调指出,上海H7N9基因疫苗的整体研发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的团队还可能会面对很多困难。至于基因疫苗将来的“用途”,他个人认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现在接种H7N9疫苗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H7N9还未出现明显人传染人的情况。禽流感主要是在接触禽类的过程中传染而来,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像禽类养殖者或者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则非常有必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契而不舍 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阅读/连载
用于应急接种最快一年半
高校自主招生本周末起开考
患者做CT检查心里更踏实
做兔子灯 迎元宵节
上海师大举办国际艺术节
心电测量仪像创可贴般柔软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6用于应急接种最快一年半 2014-02-10 2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