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在高架“抛锚”,有机会看到了交警的处罚操作。那天,外牌车似特别多,交警也很尽责,几分钟就能处理一辆违规车,但外牌车仍不断出现,却使这交警难以应付了。可以说,10辆外牌车,他能“抓”住一辆就算好的了。许多外牌车有“经验”,专拣“里道”行驶,这样,站在“外道”附近的交警要穿过车流去拦阻,风险就很大了。
有人说,不是有“电子警察”吗?对,但“电子警察”记录后,违规车要在经过出省道口时才能被检出受罚。如果逢年过节高速道路免费通行,这违规车辆还不一定能被检出。总之,这项“严管”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还有一项,就是外牌摩托车的“严管”。照理说,外牌摩托车是不能进入上海的,即使郊区范围也不能进。但我们看见,城郊结合部乃至市区,外牌摩托比比皆是。交警管吗?管,但风险也不小。有次我亲眼看到交警拦阻一辆外牌摩托车的情景。那车手加大油门、拼命逃离,差点把交警甩倒在地,最后虽被扣住,但见者都捏了把汗。
“严管”有风险。怎样深化科学管理与人性化操作,值得大家动脑筋。 特约撰稿 彭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