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行过程中,机上有多套设备与地面进行信息沟通。除飞机的应答机、机载ADS-B系统、卫星电话等外,还有国内外航空公司广泛使用的ACARS系统——在航空器和地面站之间通过无线电或卫星传输短消息的数字数据链系统,大约以每半小时的频率自动向地面输送发动机性能参数和机载设备故障的数据信息。也就是说,除飞行员主动报备的区位信息,以及雷达扫描外,通过ACARS的数据报备频率,也可以勾勒出一架飞机的飞行轨迹。
飞机在无故障情况下,这种报告频率是每隔半个小时才发送的,以民航飞机典型巡航时速900公里/小时计算,则要飞行450公里才向地面发送一次数据。一旦飞机发生类似马航MH370失联的情况,则搜索的范围会很大。
2012年,国际民航组织便开始讨论要求飞机必须有相应的设备每隔一段距离就传送飞机的位置信息,经过反复争论确定为6海里。国际民航组织已于2013年5月24日开始审议这项决议,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5月,这个新公约将面世。按照讨论文件中的规定,到2020年1月,所有最大审定重量超过27000千克、首次颁发适航证的飞机,都必须有能力传输或自动传输每隔6海里的位置信息。
但是,更换机载航电设备费用不低,还不包括可能新增的航电服务成本。此外,更换设备会让飞机停飞一段时间,既然旧设备能用,航空公司一般不愿意做出改变。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