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3年11月30日,本报报道市民夏先生在1号店购买奶粉时,明明网页上标价140元,货到付款时却被告知要收254元。他立即联系客服,对方一口咬定,这件商品从来都没有过140.80元这个标价,一定是他搞错了。之后,1号店称,夏先生家使用的是铁通宽带,由于宽带运营商在数据接入中出现问题,价格显示异常。对这样的解释,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运营商都表示闻所未闻。1号店对于确切原因始终说不清。
【进展】 在记者再三追问下,1号店方面称公司初步认为,价格异常问题出现在网站的数据包从1号店服务器传递到使用特定网络运营商的顾客端这一中间过程,可能与第三方有关,正在认定最终的原因,会给记者答复。但至今仍旧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贝倚水疗生活馆
热石美容致烫伤
【事件】 今年1月23日,本报接到读者林小姐的反映,称她在梅龙镇伊势丹9楼的贝倚水疗生活馆内花300元做“热石眼部护理”项目,据称可消除黑眼圈和眼袋,不料美容结束后,眼部皮肤就出现灼热、红肿。一家外资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显示,林小姐的皮肤轻度烫伤,并引发过敏性皮炎,医生建议她两周内不要化妆,并且避光一周。
店方负责人表示,林小姐的受伤情况并不如她自己说的那么严重,也不认可那份医学证明。店方愿意赔偿,但无法接受林小姐提出的金额。至于热石放在消费者皮肤上之前是否检测过温度,对方也未正面回答。
【进展】 昨天,林小姐表示,经过调解,双方仍未就赔偿达成一致。店方依然不认为是店方操作失当,而是林小姐的个体反应。之后,她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极乐汤碧云温泉馆
顾客摔伤谁负责
【事件】 今年2月22日,本报刊登《泡温泉摔跤磕破额头下巴》一文,市民郑小姐春节期间和母亲到浦东金桥路的极乐汤碧云温泉馆泡温泉,刚进去半小时左右,郑小姐就在汤池外的石子路上摔了一跤,额头撞在围栏的边角上,当场不省人事。后来,郑小姐额头和下巴共缝了40针,伤了6颗牙。
事发后,郑小姐与温泉管理方多次沟通,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双方都觉得这次意外是对方的责任。极乐汤方面认为郑小姐因自己身体原因晕倒在地,所以拒绝赔偿。记者曾多次致电极乐汤了解情况,再三追问下,一名不肯透露姓名的人事部工作人员答复称,温泉设施符合相关标准,郑小姐摔倒的地方并非湿滑之地,因此“极乐汤”方面不存在责任,其他细节也不便透露。
【进展】 昨天,记者再次致电当事人郑小姐,她表示,因温泉场馆没有监控探头,给自己的维权带来困难。在汤池边摔倒,自己和温泉馆双方应该都有责任,但对方态度强硬,处理态度令她极其不满。事发多日后仍无人前来协商,她最终决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
Club Med度假村
吃饭顿顿自助餐
【事件】 今年3月12日,本报A7版《吃饭顿顿自助餐 投诉件件没回音》报道了上海消费者钱先生到Club Med亚布力度假村游玩,6天的度假,“被逼”在自助餐厅吃了15顿自助餐。其间,度假村的西餐厅从没开过,火锅厅只开了2次。因预订火锅的时间规定不合理,滑雪客人根本订不到位。由此顾客质疑度假村的餐厅缺少人性化管理,希望优化预订服务。钱先生投诉多次,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答复。投诉专员在致钱先生的邮件中承认,度假村在一周内有4个餐厅员工同时辞职,导致了餐厅运作出现问题。
【进展】 昨天,记者再次致电钱先生,钱先生遗憾地表示,报道刊发后已经过去两天,仍未收到Club Med的反馈。“既然Club Med收费标准超五星级,就应该提供超五星的服务。”钱先生呼吁。
本报记者 左妍 曹文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