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五盘成了决定生死的拼杀
第三盘中国出场的是丁松,瑞典出场的是卡尔松。这场比赛充满了悬念。
丁松在国内乒坛上早已声名远扬,倒不是因为他的比赛成绩,而是因为他的怪脾气。丁松世界排名第二十一,离卡尔松有点远,但这并不妨碍他信心十足要“削”倒这位誉满全球的世界冠军。前边王涛打时,陆元盛为了让丁松适应一下赛场氛围,就让他到场地外边看看比赛。他在休息室忙着给丁松粘球板。过一会儿,丁松进来了:“陆指导,完了,弄不好我们0∶2落后了!”“0∶2落后跟你没关系,你还要赢他的!你赢了就是1∶2了!你进去,就到场地里面去看!”丁松返身走了。过一会儿丁松又回来了:“陆指导,现在比分打平了!”“好!你还是回场地去看!”丁松又返身回去了。
陆元盛为什么三次支使丁松到场上看比赛?就是让他提前感受适应赛场氛围,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该丁松上场了。他感觉自己的腿有点抖,蔡振华一眼就看明白了,对他喊:“丁松,跳一跳!”丁松使劲跳了跳,果然好多了。陆元盛曾跟他讲过打决赛应该怎么打,这些经验对年轻运动员无疑是宝贵的。
丁松对卡尔松这场球打得精彩极了,技术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独特的旋转不定的削球、发球技术和削中大力反冲,忽攻忽守,节奏变化快,上下旋反差也大,使卡尔松一会儿下网,一会儿出界,茫然不知所措。而丁松赢下第一局21∶14后,心中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卡尔松的球衣后背湿了一大片,不得不在一局结束后换了一件新的比赛服。
蔡振华利用暂停时间简明扼要地给丁松布置技战术。丁松越打精神越集中,第二局10∶5领先时,他竟以为是第三局,走向对面要和卡尔松交换场地,弄得卡尔松莫名其妙。第二局丁松兵不血刃,以21∶10轻松拿下。好样的丁松,一鸣惊人,使中国队大比分领先一分!
进到运动员休息室,丁松对陆指导说:“我完全不知道比分,我一直以为比分是1∶1,所以我总是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
陆元盛用力拍拍丁松的肩膀。丁松内心里忽然有一种感动。那种感觉他从来没有体会过。他抬头看看陆元盛,轻声说道:“陆指导,我现在什么对手都不怕了!”
第四盘是马文革战瓦尔德内尔,开始马文革以21∶13赢了第一局。但瓦尔德内尔第二局一开始就用上了他的拿手好戏,一是加大发球的旋转,二是频频使用发球后的抢攻,再加上穿插使用反手发力,结果以21∶12拿下第二局。第三局十分关键,马文革胜,则中国队以3∶1夺冠;马文革输,则大比分拉成2∶2。
决胜局开始,双方都抢先上手,展开了一场对拉弧圈球的较量,先是正手对拉,继而反手对拉,又从反手拉到侧身对拉。精彩球来回十几拍,观众屏住呼吸,紧张得不敢出声,容纳万余人的体育馆中心的球台上,只见银球来回穿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远忽近,令人目不暇接;只听球拍与小球、小球与球台连环撞击,乒乒乓乓十分悦耳,直到小球落地或下网,观众才长吁一口气。
这样的精彩球不止一个,把决赛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时谁得分谁丢分似乎已在次要,观众在尽情地欣赏乒乓运动的魅力,欣赏顶尖球手的精湛球艺。15∶16,马文革落后一分,接着正手发力冲和反手加力攻失误,丢掉两分。而瓦尔德内尔却不急不慌稳扎稳打,以21∶17拿下第四盘。大比分成2∶2,这样第五盘就成了决定生死的拼杀。
王涛上场了,他的对手是佩尔森。两年前在第42届世乒赛上,王涛曾输给佩尔森。今天王涛下定决心要报这一箭之仇。凑巧的是两人在前边的比赛各丢了一分:王涛输给了老瓦,佩尔森输给了马文革。现在两人都憋足了劲儿要戴罪立功。
两人都是横板弧圈球打法,王涛以快见长,佩尔森以重著称。这场比赛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较量,更是两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斗志的比拼。
这场决赛前,门票早被一抢而空。不仅是馆内座无虚席,连走廊和过道台阶也都应观众要求加了1000多张站票。据说这次一张入场门票已炒到1000多元,这在1995年是罕见的高价。可见天津和全国各地赶来的球迷的热情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