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曝光
关于设立科技连,俄国内较为一致的说法是有赖国防部长绍伊古的重视。去年3月12日,绍伊古在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与各大高校校长举行座谈,部分校长倡议建立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的科技连。去年4月17日,俄国防部下达征召计划,决定组建科技连。按照计划,首批科技连新兵去年7月中旬开始在相关部队服役。
首先建立的4个连中,第1连设在圣彼得堡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训练中心,主要研究水下声学、信息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海洋机器人系统等。第2连设在沃罗涅日加加林空军学院军事教研中心,由3个排组成:水文气象进程和高中压空气分离现象建模排(12人);航空发动机、飞行导航和雷达设计发展改进排(13人);电子战、信息安全及风险评估排(10人)。第3连设在以兹韦列夫命名的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工厂基地。第4连设在莫斯科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局训练中心基地。
俄科技连建立在研究机构、高校和一线国企的基础上,目的是促成院校与国防工业企业的融合。周一至周四,科技连的大学生们从事科研工作。周五参加军事培训,包括学习条令、演练、战术、体能训练等。科技连还有一项特权,那就是科技连的军人可以处理秘密信息。
科技连从酝酿到正式组建只用了几个月,堪称“神速”,这与俄军政高层的大力督导不无关系。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就多次充当科技连的“征兵大使”。绍伊古希望,科技连作为俄军科技精英的摇篮,未来“即便诞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最次“也会诞生俄国家奖得主”。他还表示,科技连要严把“选才关”,“走后门”一经查实,相关人员将被立刻调离。俄国防部副部长潘科夫透露,因为进度差异,先期只成立4个科技连,未来将在各军兵种推广。
造福“网军”
一些俄军事专家指出,一方面,由于俄军改革和国家经济转型使得俄军事科技领域的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另一方面,义务兵服役时间短,不适合花费大量资源培养。组建科技连可以缓解俄军中技术专家和熟练技工短缺问题。此外,俄军方主管部门认为,创立科学连还可以促进军事科研活动及向俄国防工业综合体派遣补充人员。
事实上,除了常规的海、陆、空部队需要依靠科技连提升应用技术兵器的能力,俄军新组建的“网军”同样迫切需要充实人才。普京最近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力挺“网军”。他表示,在现代条件下,信息攻击的威力不亚于常规武器,俄军“应该做好有效防范来自信息空间威胁的准备”。俄副总理罗戈津透露,“网军”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相关法律文件也已拟定。分析称,科技连网罗的精英人才可能成为俄“网军”的中坚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俄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不看好科技连招募人才的前景。俄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信息技术与编程系主任帕尔费诺夫称,“程序员是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创造环境。在就业时,许多程序员连银行都懒得去,因为银行与军队类似,都是中规中矩的组织机构。”他认为,应在从事军品研发的公司内成立这种科技小分队。
曾有先例
回顾历史,苏联、法国和以色列也曾建立过类似的科技连,并都取得相应的成果。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就曾以谢尔盖·科罗廖夫为主建立“秘密封闭设计局”,其成员起草研制巡航导弹并推动喷气发动机的发展。该设计局可以看成科技连的雏形,曾为前苏联的军事科技突破做出重要贡献。
法国则在1959年建立科技连,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国防科研工作,他们在法国研制氢弹和火箭武器方面都曾立下汗马功劳。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