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2014年03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谢侬,上海!”
4位犹太老人来沪追溯童年
袁玮
  “你看,这是我戴了30多年随身不离的信物!”昨天下午,来自美国的80岁的Chaya small女士拿出脖子上项链的黄金吊坠给记者看,长方形的吊牌上居然刻着两个中文字“福寿”。“这是二战时我父亲在上海虹口避难时一个朋友送的礼物,我们保存了70多年。这个吊坠常常让我想起童年在上海时短暂而美好的记忆,我们在上海感受到了尊严。”

  天各一方的4位犹太老人怀着同样的一份情感:感恩,感激70多年前上海人民的善良和无私付出,于是自发“组团”,昨天下午带着家人相约回到第二故乡上海。

  1934年出生的Chaya small女士7岁时随父母来上海避难,在这里生活了5年。这次,她和出生在上海的弟弟Chaim Walkin一起,带着家人来了,来道一声:“谢谢侬,上海!”Chaya small女士一直记得那位照料全家生活的中国“阿妈”,她带来的一张兄妹3人和母亲合影的老照片上,就有这位“阿妈”。“那时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中国阿妈’非常慈祥和蔼,常带我们一起玩,唱歌,她的手很巧,会用碎布做布娃娃。如果有谁认识‘阿妈’,请告诉我。”言及此, Chaya small有些哽咽了。

  年逾七旬的Chaim Walkin是昨天感恩活动的召集人,“二战时上海打开大门,让那么多犹太难民得以幸存下来,我希望这次和姐姐可以表达自己和家人,包括全世界犹太人的感激之情。”另两位老人Mickey Abraham和Joseph Sorotzkin先生都出生在上海。Mickey Abraham家里也有个“中国阿妈”,“中国‘阿妈’常常和我们一起祈祷,我们还到南京西路的一个小公园去唱歌。”Joseph Sorotzkin的父亲和母亲就是在上海结婚的,随后就有了包括他在内的10个孩子。 

  听闻消息,不少昔日老邻居昨天也特地赶来,其中包括2011年薇拉女士寻找的“上海爷叔”之女周惠琴老人,还有一诺千金为犹太校长保管书籍70年的林道志儿媳潘碌。即便此前并不相识,但聊起父辈的过往和曾经回忆,大家仿佛似曾相识。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春令热线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艺评论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2014上海花展/民生上海
   第A31版:2014上海花展/民生上海
   第A32版:2014上海花展/民生上海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 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酒旗茶垆/好吃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外企办妥“出生证”仅需5个工作日
借智库力量 破改革难题
护士台响警报 保安2分内赶到
“谢谢侬,上海!”
河道净化水生植物随季换
新民晚报要闻A03“谢谢侬,上海!” 2014-03-27 2 2014年03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