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快速处理
晏秋秋
  晏秋秋

  一起小的车辆碰擦,11分钟的处理,让我体验了上海交通的“快速处理”。

  今天上午7时30分刚过,我驾车在威海路上,对面车道一辆车突然掉头,两车发生碰擦。7时34分,我拨打110电话。7时38分,交警骑摩托车即赶到现场。1分钟内,用手机拍了现场照片,随后要求两辆车靠边。经简单讲解,交警明确对方全责。双方出示行驶证、驾驶证,签名确认。交警又介绍了事故处理流程,现场处理完毕。此时,只有7时45分。

  之所以将这些时间点,一一罗列。主要是我觉得,此事能“快速处理”,关键取决于三点。

  一、现场处理是很及时的。拨打110后,交警4分钟到场。到现场后在1分钟内,即让车辆靠边,避免影响交通。在事故责任、处理流程的讲解上,交警也讲得很清楚,不致于使双方心存疑虑。

  二、涉事双方并没有斤斤计较。老资格的驾驶员都知道,以往一些交通事故现场,双方司机经常吵个脸红脖子粗,在责任认定上也不听交警的,反而拼命“找关系”。今天上午,双方十分理智,下车后没有争执,反而是相互“打招呼”。责任认定上,彼此心平气和,也没有争议。如此,简单的事情没有复杂化。

  三、附近市民的配合,也很重要。事故刚发生时,附近中学门口的值班人员,就跑来帮忙维持交通。路边的驾驶员,均放慢车速,一一通过,没有人停下来“看闹猛”。事故时正值上班、上学高峰,威海路是交通要道。但,现场却只有一辆公交车,因车身大无法通过,而停了约1分钟。

  上海的交通问题,一向是个难题。但经过了上午这11分钟,我深有体会。除去安全行车的教育外,一方面,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要明确,流程要透明、简化而专业。另一方面,驾驶员对交通事故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冷静处理,于人于己,都方便。

  心路通,道路就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专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5版:新民健康大讲堂/专版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申城“花节”太多了吗?
快速处理
高铁打折
改革最忌“见事迟”
顺口一溜苏富比本功甫帖
突袭式政策中的“以谣辟谣”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快速处理 2014-03-31 2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