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兰花有880万属、近3万种,其种类数量是鸟类的2倍多、哺乳动物的4倍多,可谓研究大自然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样本之一。而目前,许多兰花都成濒危物种,破解其“基因密码”对保护、育种及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不倦。
“我国在兰花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过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基本上都是‘走出去’,今后依托上海国际兰展这样的大平台,可以更多地把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兰花专家组亚洲区委员会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告诉记者,本届上海辰山国际兰花学术研讨会涵盖比上届更加广泛,20位国内外兰花专家、学者围绕兰科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等3个议题作学术报告;特别是针对国内“种群遗传”研究这一弱项,请来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这一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罗德尼·匹克(Rodney Peakall)博士交流心得。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与辰山植物园合作建立的科研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兰花的“科研-展示-保护”一条龙研究。辰山植物园作为全球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之一,现已收集兰科植物600余种。通过国际兰花学术研讨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来自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在坐而论道之余,还纷纷向主办方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