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无一用”的寒士黄景仁
韩天衡 张炜羽
  ◆ 韩天衡 张炜羽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清代杰出诗人黄景仁《杂感》中的名句,二百多年来,叩动着无数蹭蹬不遇,报国无门士子们的心弦。在黄仲则短暂又悲凉的人生中,他用千古伤心之语,来抒发、描写自己壮志难酬,穷愁潦倒的悲惨遭际。在吟咏之余,他操刀向石,片刻的成就与欢愉,使其苦闷寂寞的心灵得到了一丝慰藉。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汉镛,号鹿菲子。喜唐代刘知几《史通》中“以两当一”之语,颜其斋为“两当轩”。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亦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的后裔。幼年孤贫,却天资聪颖。十六岁应童子试,于三千人中拔得头筹。后为谋食,四处奔走。安徽学政朱筠爱才若渴,聘黄景仁为幕宾。至京城,入大学者王昶门下,充武英殿书签,加捐县丞,但未及补官,即被债家所逼,抱病离京西行,甫至山西运城,竟在贫病交迫中英年早逝。

  黄景仁性格疏放,落落寡合,唯与同籍学者洪亮吉最为莫逆。诗学李白,旁涉岑参、李贺。他虽才华绝世,天生善感的诗人气质和愁苦的人生体验,铸就了他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诗风。像被传诵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等诗句中,黄景仁将一位寒士寂寞忧愁、凄苦掩抑的情怀,描写得丝丝入微,生动感人,诗风自成一格。

  乾隆时期考据之学盛行,波及彼时诗坛,以渊博的学识和典故为根柢,来体现学者们学术意识与精神的“学人之诗”成为主流。而黄景仁以性情为本,抒怀言志,吐抒心曲,创作了大量直观感性的“诗人之诗”,格外引人瞩目,被后人誉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除了好作幽苦之句,黄景仁也善书法,工篆刻。他曾为著名印章鉴赏家汪启淑创作过不少印章,多入编《飞鸿堂印谱》。汪氏也尊其为印人,评其印作“文秀中含苍劲”,并撰小传。综观黄景仁印作,与其在诗学上“诣前人所未造之地”的濯古出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刻印多承清初风貌,白文仿汉,略显俗格,朱文在元人与清人之间,自刻印辑有《西蠡印稿》。当对其有知遇之恩的朱筠不幸病殁后,黄景仁特镌“笥河府君遗藏书画”元朱文印,遗存至今。此外黄景仁还能仿翻砂法铸造铜印,颇得汉人遗韵。

  明末以降,文人多与印章有缘,捉石奏刀,似乎成了文士乃至书画家的必修课,至少是不可或缺的余兴和余技。诚然,篆刻作为一门独立而悠远的传统艺术,自有其自身之规律和技艺。满腹经纶的文士,显然具备着成为出色篆刻家的可能,然真正能以“篆刻”成功乃至成家者,代乏其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篆刻家,应该具备古文字学、篆书书法、镌刻专业技法和古典文学等诸方面的综合修养,印作的艺术观赏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反观黄景仁之印,在艺术属性上存在不少欠缺,之所以印以名传,其大学者、大诗人的身份起到了增值加分的作用。黄景仁跨行篆刻的作品,其文物价值是远高于艺术价值的。此类“穿越”出彩的情况,古今皆有,而于今为烈,识者自会辨别个中的高下优劣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人物·评论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8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19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0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1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2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3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A24版:民生上海·清明特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际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目击
写虎抒情,意境非凡
雅致深厚的都市粉画
“百无一用”的寒士黄景仁
海派山水青草滩
家具画船
含真履素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百无一用”的寒士黄景仁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