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把墓穴谑称为“小房子”,相应的,居民住房就是“大房子”了。
大房子如今可算是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也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近年来大房子涨价速度有些缓慢的趋势,有的甚至降价了。可“小房子”呢?不但没有降价,反而一路飙升。据有关专业人士告诉我,“小房子”每年一般都要涨价两次,即清明和冬至前,涨价速度一般在10%—15%。笔者曾去某墓园作了次调查,发现确实如此。据说一个不怎么大的墓园,老板一年就能装进口袋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因此有人抱怨说:“小房子”涨价比大房子还要快,再下去人也死不起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开发商急于赚钱外,与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也有关。他们的心思可能只用在“大房子”上,而对“小房子”却忽略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抑止这种行为,故使一些墓园开发商得以毫无节制地提高墓地价格。
希望有关部门在关心“大房子”的同时,也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小房子”。“死生亦大矣”,毕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之中,身后之事也是一件隆重的大事。在世住得起大房子,去世也应能“住”得起“小房子”。这岂不同样是值得重视的民生大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