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在国民中做一个“中国玉都在什么地方?”的问卷调查,兴许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新疆和田。”
错,正确答案是辽宁岫岩。
我国自古有许多出产玉石的地方,新疆和田几乎是家喻户晓。可是辽宁岫岩却以其产量之大、用玉历史之悠久的独特优势,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夺取桂冠,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命名仪式。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北部,4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层栾叠嶂,河流纵横,有着极丰富的矿产资源,镁矿储量世界第一。岫岩玉矿储量居中国之首,现玉料年产量占全国总数的七成。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最古老的玉材,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的一批玉器,现知多数用岫岩玉琢成,中国玉雕工艺由此肇始。
岫岩玉素以单体硕大无朋著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东山露天采矿场地层下掘到一块色彩斑斓、无杂质绺裂、玉质极佳的“玉石王”,重260多吨。周恩来总理闻讯,专门作了保护国宝的批示。限于运输能力等缘由,经过了三十三年的漫长等待,“玉石王”才得以“起驾”,落座鞍山。1995年“世界第一玉佛”现身“玉佛苑”,正面为结跏趺坐的释迦牟尼,背面为手执净瓶的渡海观音。臻善臻美的工艺,极尽巧雕之能事,凸现出斑斓的玉色,使玉佛更显庄严殊胜。此后,又在岫岩山谷里发现了一块高25米,重达6万吨的巨型玉体。据悉地方政府拟投入数亿资金,就地雕琢一组讲述佛经故事的佛像群体。
岫岩玉雕始于清道光,如今已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岫岩玉雕以素活见长,民国时期李得纯做的“素活李”玉器较有名气,常见的小型素活件有杯、壶、炉等,但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入鼎盛期。1985年在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通体碧绿、纯洁无瑕的“华夏灵光塔薰”膺获金杯奖,成为当代岫岩玉雕的素活杰作,国家玉雕珍品。
素活工艺难度极高。在选料上注重因料施工、剜脏去绺、巧用俏色。器物造型上讲究平稳对称、圆润光滑、华贵典雅。发祥于辽河流域的红山玉器多光素无纹,也属素活。在空白了近5000年后才出现的岫岩玉雕,却还以素活闻名,两者工艺上的共性是偶然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启迪和传承,尚待研习探究。
岫岩玉多,多得连温泉池的四壁也常用绿色蛇纹石玉垒砌;岫岩的玉真多,却也多得使人担忧。玉器店里少见精品,粗劣的玉雕件琳琅满目。蛇纹石玉的手镯、吊坠和佩饰等标价仅数元,批发还可打折,不知工价几何,玉器竟贱到蔬菜价。这不啻是岫岩玉的悲哀。珍惜岫岩不可再生的玉矿资源吧!莫蹈“玉河之殇”的覆辙。限量有度地开采,走精品路线,让玉雕工艺品提升到合理价位,或许是一帖医治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