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划地为片,相关部门的政策初衷,是缓解择校压力、减轻家庭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有人指出,就近入学难免会滋生出“学区房”现象,变成“价高者得”。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冒出另一个问题,这正是进入深水区之后改革的烦恼,也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练好改革基本功、打好改革组合拳,虽然艰难却更加迫切,不仅要解决投入问题,也要解决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是一个地区的脸面,相关部门希望有一两所“叫得响的学校”,因而倾斜资源,忘记了均衡;学校也容易把发展置于学生之上,忽略了公平;甚至教师也会往生源优秀、知名度高的学校主动流动。有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表示,教育改革重点应是教师普遍轮换,待遇全部实现平等,教育资源才能自然合理分配。类似的建议,应该给改革者更多启示。(张铁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