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和朋友喝茶聊天,从朋友处听到了一个有违常理的故事:他们小区从去年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开始时由于措施到位,垃圾分类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推广开来,搞得可谓有声有色、像模像样。但今年以来,朋友发现居民对垃圾分类已不太热情,而且有每况愈下之势。那么,这是事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吗?不尽然。据朋友观察,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不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缘于小区的一项管理措施。
原来,小区居委会为了把垃圾分类工作引向深入,最近发出通知,要求以楼道为单位,对各家各户就垃圾分类的践行情况张榜,连续优秀的给予表彰,执行不力的,自然会让你觉得脸上无光。本来嘛,这是一项积极的管理措施,但不知是因为工作难度大,还是负责这项工作的管理人员存有私心,或者工作中带有随意性,反正每次公布出来的结果都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这就严重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
朋友的故事让笔者感慨万千,因管理的“失误”而给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带来“负能量”的现象,也足以引起我们深思: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身边的许多好事,开始时都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往往都不能善终?笔者以为,个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管理端出了问题。如果仅仅是力度的减弱倒还能理解,最为可怕的是,我们的管理缺乏了科学性,增加了随意性,或者就是管理者包藏私心,不能做到公正公平,那就更是给群众泼了冷水,浇灭了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管理的原因,而使“好事”变了味,走了样,或者干脆偃旗息鼓,无声无息,这实在又是一个悖论。希望这样的悖论少些,再少些,否则,如果许多“好事”都因为管理而夭折,那实在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