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香港人流十分拥挤的商业街上,你也许不会去顾及头顶上花花绿绿的广告招牌,因为你的双眼已被鳞次栉比的店面及商品所吸引。这次世界阅读日应朋友之邀参观了诚品铜锣湾店后,才发现无论在轩尼诗道,还是西洋菜南街上,各种类型的书店店招顽强地在各色招牌中争夺一席之地,同时也了解了一些香港实体书店的昨天与今日。不要以为香港只有发达的金融贸易,更不能认为这里是文化沙漠,在逐利市场的冲击下,香港书店应变与坚守的精神令人起敬。
希慎广场是铜锣湾地区一个新的高端商业广场,“诚品”豪气地租下八九十楼总共近4000平方米的面积开设了规模宏大的书店,堪称香港实体书店的老大。一进入书店区域,顿觉铺面很开阔,特别是那盖过噪声却又不让人觉得太吵闹的小提琴背景音乐,营造出沉稳、内敛、有序的氛围,让人觉得逛书店比起逛低几层的楼面才是真正的“高大上”。最热门的地方要数销售排行榜前,每周更新的排行榜前十名的图书按各种类别摆放在这里;推荐书目则在台板上展示。店员介绍,排行榜和推荐书往往是顾客看的第一站,购推荐书会员享8.5折、非会员享9折优惠。九楼除图书外,还有讲坛、展厅和餐厅;十楼有一部分为图书衍生商品及咖啡吧混业经营区。这是诚品在2012年8月希慎广场开幕时推出的第一家台湾以外的分店,如今依靠集团经营的优势,每天读者盈门。虽为台湾品牌,诚品却也十分注意“接地气”,参与协办了第一届香港图画书创作奖等活动,扩大其在香港本地读者群的知名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能有如此大手笔的书店固然很少,但仍有这么几家大公司支撑的书店。
实体书店更多还在大街小巷。那日正好看到一个访谈,一家有十多年历史的法律专门书店几易店址,问其原因,店主很坦然地说只是因为租金,香港书店为节约租金而搬来搬去是很平常的事。香港的市场竞争,房地产首当其冲,随着店铺房租年年见涨,实体书店由于图书利薄,难以为继,只得“上山打游击”,开在租金较低廉的二楼或更高层的不少。“二楼书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在香港出现,当时有知识分子以办书店弘扬文化,作启蒙社会的媒介。书店通常设在二楼、三楼,甚至十一楼。来到熙熙攘攘的西洋菜南街,这里就有不少“二楼书店”,如田园书店、乐文书店、序言书室等。乐文书店已生存了30多年,店员一再强调,在香港开书店只求过日子,不可能发财。看似经营位置不佳,二楼书店的地理位置却似乎也有优势。书店不是时装店,需要的不是热烈的流行音乐而是安静的氛围,书店只想为真正看书要书的人服务,所以真正爱书的人自然不在意要多走几级台阶。去序言书室要走上只容2个人并行的楼梯,乘上只能载重3个人的电梯到7楼。女店员十分友好地介绍,书室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3位同学创办,缘于他们对人文科学的执著追求。这里的图书,一般书店都有销售,但是读者不一定找得到,书室只是想让有需求的读者在这里不错过人文类图书。我咀嚼着这有些拗口的话语开始沉思,尽管无缘见到创办者,但他们传承的“二楼书店”的精神,与复旦教予我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颇有契合之处。
是的,在穿梭不息的车流与人潮中,第一秒你也许会觉得这些书店的招牌显得有些过时和滑稽。但正是有这样一块块宁静之地,或者说有这许多经营者的信念支撑,使都市的喧嚣也有了停息的一刻,这一缕书香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