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京菜。大家一定听过相声《报菜名》里那个段子,那段子里报的菜名就是京菜的菜名。这些菜我爱吃。
我最早吃京菜的地方是当时在四马路(福州路)近福建路口的会宾楼。那时候的儿童书局(今古籍书店)就在它对面。我常去儿童书局,有时遇到朋友,就一起上会宾楼吃饭去。会宾楼是家大饭店,但平民化。我已经好多日子不吃京菜了,还记得当时在那里爱吃又经常吃的几个菜:溜黄菜(其实是溜鸡蛋)、烧四宝、爆三样,现在十分普通的酸辣汤,其实也是京菜。相声《报菜名》里的那些菜会宾楼都有。特别是代替米饭的银丝卷,非京菜菜馆更是吃不到的。
离会宾楼不远,湖北路上还有一家悦宾楼,也是京菜馆,我也去吃过。不过我还是常去会宾楼,因为熟了。进这两家京菜馆,就像进北京的饭庄,那气氛是一股北京味儿。我到过北京的萃华楼等饭庄,觉得它们气氛的京味儿还没有会宾楼悦宾楼那么足呢。
解放后会宾楼悦宾楼都没有了,我又换了个地方吃京菜,就是国际饭店二楼的丰泽园。它的气派就大多了,我常遇到一些京戏票友。有一次隔壁一桌人高谈阔论,原来是俞振飞大师的学生,他们说有事求俞大师的话,不去找俞大师而是去找俞师母。当时的俞师母应是原先的俞师母,而不是后来的言慧珠。记得在丰泽园我吃到一个新的京菜,叫“李家鱼”,它虽是蒸出来的,却不同于我们广东菜的蒸鱼,调味复杂得多。不知道这丰泽园今天是不是还存在。
再后来,南京路上粤菜馆南华酒家改为燕云楼,供应京菜,我也去过,不过进去没有什么北京气氛了,菜倒是京菜。如今燕云楼挪了地方,还开着。
听说京菜源于鲁菜,可能不假,反正不但京菜,还有北方各地的菜都和我们江南苏锡菜不同,更不要说同我们广东菜完全两样了。我过去也到永安公司后面九江路上的天津馆子吃饭,那里也是北方气氛和北方菜味道。服务员在楼上又对厨房吆喝顾客点的菜名,又在楼梯口吆喝账目,用的是北方话,北方话在过去的上海还是很少听到的。而他们的菜如爆三样等也是京菜味儿,就是许多京菜它没有,如溜黄菜、烧四宝等就没有。像这样的北方菜饭馆还有八仙桥那里的青梅居等。
我什么菜都爱吃,我爱吃京菜,也爱吃北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