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胡家待客的拿手菜
胡适经常去北大周围马神庙、汉华园、沙滩等几处小饭馆,喜欢吃熘肝尖、炒腰花、干炸小丸子、酸辣汤、炒豆腐脑、炒鸭肠、葱爆鸭心、翡翠羹等家常菜,有时也会喝上二两老白干。五四以来,许多学术名流、国学大师都在北大附近这几家小餐馆留下身影。
胡适特别喜欢沙滩东斋外海泉成的炒豆腐脑和翡翠羹。现在北京的早点里可以看见豆腐脑,用来下油条或者包子,但炒豆腐脑已经很少见了。炒豆腐脑的做法是:炒锅上炉,倒入猪油。这里要说一下,一般做羹汤、炒土豆泥,加猪油都是最好的,也可以放植物油,但味道会差很多。猪油炒热后,放入葱末、姜末稍炒,下嫩豆腐炒两三分钟,边炒边将豆腐捣碎,然后加精盐、绍酒、味精、鸡汤,搅成羹状。最后加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这道菜就做成了。这道菜和豆腐脑很像,白色羹调入口即化,并有葱香味,营养丰富。
和此菜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我在天下盐发明的青菜炒豆腐和涪陵榨菜炒豆腐,用的都是嫩豆腐。把青菜剁成末,下猪油或者鸡油,油热后下青菜末翻炒,然后下嫩豆腐,边炒边捣,一直把它捣碎。此菜青白分明,鲜香润口,在天下盐很受欢迎。
虽然胡适很早就离开家乡,但无论走到哪里,对于徽州绩溪的家乡菜,他都念念不忘。徽州菜中比较有名的菜品有毛豆腐、皱纱南瓜苞、细沙炸肉、徽州丸子、徽州一品锅等。其中毛豆腐是绩溪、休宁一带的特产,也是胡适的最爱。豆腐经发酵后,会长出一寸左右的白色绒毛(菌丝),故名毛豆腐。用毛豆腐制作的一道名菜叫虎皮毛豆腐,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十块毛豆腐每块切成三小块。炒锅放在旺火上,加菜籽油,烧至七成热。将毛豆腐放入油中,将两面煎至金黄,待到表层起皱,加入葱末、姜末、味精、白糖、精盐、肉清汤、酱油,烧烩两分钟即成,上桌时最好用一碟辣椒酱佐食。此菜香浓可口、开胃诱人。因色黄且呈现虎皮条纹,所以叫虎皮毛豆腐。
其实将毛豆腐两面煎黄,来炒川菜里的回锅肉,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毛豆腐比普通豆腐的味道要厚得多。
徽州一品锅是绩溪名菜,也是胡家待客的拿手菜。梁实秋第一次去胡适家做客,胡适夫人江冬秀亲自下厨,为他做的就是徽州一品锅。胡适对梁实秋说:你是绩溪的女婿,当然要用绩溪的名菜招待你。开饭时,梁实秋只见一口铁锅端上桌来,扑鼻的香气让他猛咽口水。梁实秋从上至下,一层层吃下去。最上层是蒲菜叶子,第二层是煎过的鸭块,第三层是卤鸡块,第四层是蛋饺,第五层是油豆腐,第六层是半肥半瘦的大片猪肉,最下层是徽州特产的竹笋。整道菜味道层层递进,腴滑爽脆、香嫩适口。梁实秋吃后赞不绝口,著文描述:“一个大铁锅,口径二三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还有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北大校长蔡元培也在胡家吃过一品锅。但一品锅不是蔡元培最喜欢的,他在胡家最喜欢吃江冬秀做的东坡肉。蔡元培本人也深谙美食之道,他曾向外国友人介绍八宝鸭的做法,头头是道,他本人就会做这道菜,而且据说在胡适家亲自下厨做过。
徽州一品锅的做法让我想起安徽的另一道代表菜:李鸿章杂烩。这道菜是用海参、鱼肚、鱿鱼、火腿、玉兰片、腐竹、鸽子蛋、猪肚、鸡肉、干贝等,整齐地码放在一个大碗内,放入蒸锅蒸制而成。当然,这道菜比一品锅要高档得多,据说李鸿章当年出访美国时招待美国公使就用了这道菜,从此蜚声海外。
说到锅子菜还有一个小故事:十多年前我去湖南湘西花垣县,路过一个小镇时,和朋友在路边的一家小店里吃过一种锅子菜。店里先把一口铁锅放在桌上的炭火炉上,客人所点的炒菜上桌后,会立即倒进加热的铁锅里,一层一层叠上去,客人先从下吃到上,再从上吃到下,味道非常美妙,越吃越香。我当时要的第一层菜是尖椒炒回锅肉,然后是炒腰花(用泡椒炒的),第三层是小炒鸡,第四层是炒香干,第五层是木耳炒青笋片。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这种吃法?我问了一下当地人,回答说因为当地是高寒山区,炒菜上桌后很快会凉,所以就发明了这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