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砚
居委书记,杨如明做了14年,今年,她64岁了。
杨如明的退休,一延再延,为此,她还跟上级“发火”。但是,许多人“似乎还没有习惯离开杨如明的小区”。
大家都觉得离不开杨如明,意味深长。这是杨如明的荣光,是群众对她的认可、信任,是对她的最高褒扬;同时,也透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小巷总理”这个岗位上,有点人才短缺。
其实,要说杨如明有什么天大的本事,当然也不是,但是,她身上有着两点品质,却是稀缺的:其一,为了居民的利益,认死理、较真;其二,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好居委会工作。
报道说,我们上海,像杨如明这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国企干部改行当居委会领导的有一批,现在,他们集体进入“退休潮”。虽说,我们在培养年轻居委会干部上做了不少工作,也有年轻人有志于此,但总体而言,杨如明们如何把接力棒传下去,是一大课题。
接棒不难,难的是,接好棒。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杨如明事迹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