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绍龙
一连数日重感冒,味蕾也像是遭到了破坏,吃什么都不香。
爱人忙着熬粥,中午的时候,她到超市里买了宝塔菜、什锦菜、嫩生姜等瓶装扬州酱菜。
扬州酱菜本也有名,清乾隆年间,就被列入宫廷早晚御膳小菜,因其鲜、甜、脆、嫩,成了佐餐美味。
爱人有所不知,此酱非彼酱。现在超市里卖的酱菜都是酱油水泡出来的。
小时候,家家做酱。黄豆煮熟发酵,加水加盐,放酱缸里晒酱。借着光力,酱由褚黄渐变成褐红色。有了这一缸的“当家菜”,农家人的日子仿佛有了依靠,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碗里剥些毛豆米、萝卜条、切碎的辣椒,或者虾米,在缸里舀半勺酱放碗里。煮饭的时候,碗搁在锅里饭上蒸就行了。饭菜一锅出。这一缸酱,要吃到年底,甚或来年做新酱的时候。
还不待酱成,夏日,晒酱的时候,家里人就打那缸酱的主意了,在酱里自己做酱菜,做酱瓜。酱瓜是一种叫菜瓜的瓜做的。我们也叫菜瓜“骚瓜”。菜瓜结籽多,长势快,嫩时青,熟渐白,老变金。把菜瓜洗尽,切成条状埋在酱缸里,让它自吸酱汁,不出十天,待菜瓜变软变黄,便捞出能吃了。
吃饭的时候,一人碗里一条酱瓜,桌上没有其他的菜了,无需围桌而坐。因此,好些村民都端着碗“溜门子”,串门。扒几口饭,咬一口酱瓜,说话吃饭两不误。要是碗里的酱瓜吃完了,无需折回家去,邻居倒也客气,从院里酱缸里又搛一条酱瓜便是。家家酱缸里都有酱瓜。得闲,讲究的时候,才把酱瓜切碎放碟里。酱瓜晶莹透亮,要是再淋几滴麻油,撒些香菜,那更是香脆可口。
老吃酱瓜终究单调,在大人做酱瓜的时候,我们会悄悄地在酱缸里埋些豇豆、刀豆、青椒等。豇豆有股豆腥味,刀豆皮实耐嚼,辣椒辣里有香。埋的最多的是嫩黄瓜。嫩黄瓜我们叫它“瓜妞”。酱出的“瓜妞”最可口,比现在超市里瓶装的乳黄瓜要鲜嫩得多。这样,一个夏天,我们又有了不一样的味觉享受。
有时,我们常常忘了,究竟在酱缸里放了多少东西,自己并不记得清楚,也多因为缸底深,我们寻它不着。等到过年,或是年后做新酱的时候,妈妈才发现酱缸里的瓜妞或者刀豆。这会吃到酱瓜,更觉新鲜有味。
大人管束我们,不许我们在酱缸里放东西。瓜刚长摘了可惜,酱“瓜妞”等于是浪费粮食;更重要的是,他们怕我们所酱之物不干净,糟蹋了酱。
酱瓜是极好的农家小菜,酱瓜所附着的家乡的味道,怕是其他人难以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