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飞飞
去云南,当然要享受一次地道的汽锅鸡,在蒸汽的笼罩下,星星点点的油沫星子下面,酥嫩的鸡肉呼之欲出,细嫩的皮面上,泛着薄薄的一层油光,水嫩的皮肉,似乎吹弹即破。舀一勺鸡汤放进嘴里,味觉刹那被刺激得活跃起来。
据说,这蒸鸡的汽锅大有来头,它是出产于昆明南部建水的紫陶汽锅,采用当地的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制成,具有“色如紫铜,声如罄鸣,光洁如镜,永不褪色”的特点。
做汽锅鸡时,先将鸡肉、草果一道放入汽锅内盖好,汽锅置于一放满水的汤锅之上,用纱布将隙缝堵上,以免漏气,再放到火上煮。汤锅的水开后,蒸汽就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逐渐蒸熟,由于汤汁是蒸汽凝成,鸡肉的鲜味在蒸的过程中丧失较少,所以基本上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
汽锅鸡还有不同的做法,如果在汽锅中分别加入云南出产的珍贵药材“三七”、“虫草”、“天麻”,就分别叫三七汽锅鸡,虫草汽锅鸡,天麻汽锅鸡。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汽锅鸡就流行在滇南一带,相传是监安府(今建水县)福德居厨师杨沥发明的吃法。他综合了当地吃火锅和蒸馒头的方法,创造了汽锅鸡。
做汽锅鸡时不能加入任何的水,完全是利用蒸汽高温加热,撇出鸡肉的油脂和水分,所以汤汁要比一般的鸡汤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