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 诚
苏剑秋

  苏剑秋

  今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六十五周年纪念日,今天又值党的生日,每个人都会想得很多,追忆值得回味和敬仰那些人那些事。

  许多年前,陪同著名画家沈柔坚先生赴浙江写生,一日晚餐后,同沈先生在院子里散步,不经意谈起了过往经历,特别是上海解放那一刻的心情。“是啊,没想到革命这么快就胜利了!”沈先生若有所思地讲道。上海解放那年,正当三十而立的沈先生随大军进驻上海,上海解放战斗打响后的1949年5月22日沈先生同他战友们夜宿徐家汇的交通大学,担任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室主任。引发我兴趣的是,他讲到随身不离的是装有版画创作工具的小箱子,宝贝呀,它伴随了烽火岁月数十年,是他战斗的武器。在那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战士、画家的沈先生,创作工具的得心应手,为作品成功提供了保障,怪不得他看重这些刀具及印刷用具,执意带进城。许多年后,这个小箱子和抗战时期的木刻作品一起,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收获陈列。

  沈先生清瘦的身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强大内心。人生的选择无怨无悔,这是艺术家所特有的素质。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沈先生对海派的研究源于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进入上海的兴奋点与海派文化分不开,尽管他的职务从美术室主任、美术工场场长、出版社社长,到美协秘书长、主席、文化局长等等,但他始终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画家,应该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西方艺术的研究比较中寻找合适自己的切入点。首先是套色木版画的贡献,那是填补了现代美术史上的浓重一笔,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雪夜》,画面穿透诗情画意,把美好传达给人们。读该画,你能感悟到用心用情的独到。沈先生认为:“艺术对生活实物的观察要入手其内,又须出手其外,来自自然又超脱于自然,才有艺术的境界美。”表现以简胜繁,单纯中突显自然美。这幅画参加了全国美展,后来又被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收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唐云先生大石斋玩,在墙上又看见了《上海雪夜》。北京华君武先生书房也长年挂着沈先生的经典之作《上海雪夜》,上海对沈先生来说,真是第二故乡。在这特殊的日子,献上心香一炷,聊表怀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聚焦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
   第A05版:聚焦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上海里弄走出的红色之路
寻找一棵树
二大会址辅德里
七一述怀
忠 诚
阳春面,“老上海白领”的最爱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忠 诚 2014-07-01 2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