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市档案局(馆) 主编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市档案局(馆) 主编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市档案局(馆) 主编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3)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市档案局(馆) 主编
邢建榕
  ■ 从容应对险恶局面

  延安中共中央得悉重庆、南京和上海等地情况后,周恩来打电报向蒋介石提出抗议。周恩来还打电报给董必武、王炳南,要他们在上海、南京分别询问吴国桢、宋子文等人。

  3月1日,董必武找上海市长吴国桢,吴国桢不肯会见,又找宣铁吾。董必武痛斥:我们中共代表团是你们的政府请来谈判的,你为什么下令包围我们。宣铁吾支支吾吾。董必武对他说:我将立即离开上海去南京,联络处其他人员随后离沪,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宣铁吾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董必武还在联络处四楼对全体人员作了一次报告。他分析形势,对前途作了三种估计:第一种,是把我们送回延安;第二种,是把我们软禁,或关进集中营;第三种,把我们的人一个个抓走,分而治之,使彼此不知死活。他嘱咐要作最坏的打算,准备进集中营。当场还给每个人发了两把牙刷、一支牙膏、两件衬衫、一双布鞋,准备坐牢时用。

  国民党当局逼着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的消息在上海传开后,群情激愤,还有很多记者赶来采访,但都被特务挡了回去。马寅初、柳亚子闯进联络处拜访董必武,特务威胁说:“你们进去就出不来了。”马寅初愤怒地说:“蒋介石把我关那么长时间,无非是再把我关起来,我不怕这一套,我是非进去不可的。”特务只得让他进去了。他们要离开时,特务又刁难。柳亚子说:“我是国民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你们有什么资格限制我的行动。”特务不得不放他们走。中外记者采访,都被特务挡在门外,董必武就叫中共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陈家康打开窗户,在二楼阳台上和围在门外的记者和民众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3月2日,董必武离上海去南京。

  ■ “再见之期,当在不远”

  董必武在南京分别找了张治中、邵力子、宋子文和陈诚,还看了司徒雷登,当面谴责国民党关死和谈大门,监禁中共人员的暴行,并提出:上海联络处的人员不到南京,我就不走。

  董必武走后,上海联络处只剩下钱之光、刘昂等十三人。钱之光已组织人员把藏在墙壁里的黄金取出,装进新制的布马甲夹层中。3月5日,国民党上海当局派来大批便衣警察押送,从马斯南路到北火车站所经过的街道,都戒备森严。联络处人员当天下午就到了南京。

  3月7日,四架美国飞机送中共代表团回延安。国民党当局代表张治中、邵力子,民盟代表罗隆基等前来送行。在飞机场,董必武发表了书面谈话,内称:“十年来从未断的国共关系,从此断矣!”“目前虽战火蔓延,中国共产党仍一本初衷,竭力为和平民主奋斗到底!”并指出:国民党反动派“终必失败,好战分子将自食其果”。董必武将登临飞机时,招手对送行的人说:“再见之期,当在不远。”他的预言后来被验中。两年后,张治中、邵力子作为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前往北平作和平谈判,最后还参加了新政协。(盛巽昌)

  秘密党员金山

  上海解放前夕,与杜月笙有师徒关系的金山,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奉中共中央之命,为争取杜月笙,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 金山其人

  金山,原名赵默,1922年到上海,1931年入上海税警警官学校,1932年二十一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隐蔽战线上的职业革命者,直接接受周恩来、潘汉年的领导。金山具有演员天赋,他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左翼剧联,和赵丹等朋友创建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过话剧《娜拉》和《钦差大臣》。1937年金山主演电影《夜半歌声》,又以宋丹萍一角名噪一时,被誉为影剧两界的大明星。抗战期间,金山在大后方的重庆颇为活跃,组建了中国救亡剧团,因主演《屈原》与扮演婵娟的张瑞芳相恋、结婚。张瑞芳也是由周恩来单线联系的秘密党员。

  ■ 参加和平代表团

  当时避难重庆的杜月笙对金山青睐有加,主动提出收金山为他的弟子。金山和张瑞芳的婚礼,杜月笙还自告奋勇前来当证婚人。在得到党组织的同意后,金山开始与杜月笙密切来往,搜集情报,并争取杜月笙对抗战文艺活动的支持。但金山始终未曾暴露自己的特殊身份。1949年初,南京政府李宗仁求和,先派出以章士钊、邵力子组成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赴北平谈判南北通航、通邮事宜。时任全国航业工业理事长的杜月笙,特派他的关门弟子,曾以接收大员出任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金山,以随员陪同前往。

  在西柏坡,金山接受毛泽东委托将有关国共两党谈判的亲笔信转交给李宗仁。同年4月,由李宗仁圈定的张治中等组成的和平谈判代表团赴北平谈判,金山被特聘为顾问。谈判期间,白天他同国民党代表团一起研究谈判提纲,或听取李宗仁的指令,审定谈判对策,晚上则向李克农汇报,使中共代表团处处操纵着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后来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张治中等留在北平,方才知道金山竟是中共党员。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方面千方百计促动杜月笙去台湾,1949年4月10日,蒋介石还在上海召见杜月笙,要他去台湾。另据笔者浏览的一份原始电文,1949年2月1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来电,通过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要求滞留上海的著名银行家陈光甫、李铭和杜月笙赴台湾。从电文看,至少传递出三点信息,一是陈诚与他们素无来往,他的出面邀请,想必是蒋介石的授意;二是电文透露出的信息,陈诚曾几次三番地敦劝他们去台湾,语带威胁之意;三是杜月笙的地位已经与陈光甫、李铭等大银行家平起平坐,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界领袖人物了。面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的拉拢,杜月笙以不变应万变,虚与委蛇。

  ■ 争取杜月笙

  为努力使面临解放的上海社会不乱,城市不遭受破坏,中共方面通过各种关系影响杜月笙的选择,黄炎培、章士钊、盛丕华都带着使命与他进行接洽和试探。金山作为地下党员和杜的弟子的双重身份,无疑起了特殊的作用,做了许多工作。但因为地下工作的特点,留存下来的文献见证极少,笔者所见194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致函叶剑英、李克农,希望通过金山争取杜月笙的电报,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主要内容是:“望告金山,对杜月笙的方针,就是要他努力使上海不乱,保护上海所有船只、民航飞机、工厂、银行、公司、商店不受损失,不使南遣,等待人民解放军前往接收。杜月笙果能这样做,不仅中共可以与之合作,上海人民亦将宽恕他的既往。杜月笙这次主张通航,就是为人民办了一件有利的事。这一切,都可明告杜月笙,就说是叶参谋长(叶剑英时任中国人解放军参谋长,参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在北平的谈判)向金山说的。”

  这份新发现的档案,可以佐证金山的确是受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指示进行地下活动的。可以想象,办事精细干练的金山,对杜月笙的去向和态度必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拒绝蒋介石的再三拉拢,悄悄地坐船逃亡香港,后来又在香港多次与中共人员联系接洽,表示“在尽可能范围内多为人民服务”,关照在上海的门生服从人民政府的法令,安分守己,报效国家。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后,上海有关报纸刊登了讣告,这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是不同寻常的信号。 (邢建榕)

  (摘自《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上海新城区
   第A25版:新民俱乐部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6版:中考评析/新民教育
   第B07版:中考评析/新民教育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3)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宁波商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4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3) 2014-07-02 2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