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迈克尔·富利洛夫
  [美] 迈克尔·富利洛夫

  16.没有看到丝毫实现和平的可能性 

  韦尔斯回忆说,戈林远比其他的德国官员说话更坦率清晰,但表达的意思如出一辙。他怀疑希特勒会相信“除了军事的胜利,还会有其他的途径来摧毁英国人摧毁德国的意愿”。他提醒韦尔斯,这次与上次的战争不同,德国已经“胜券在握”。稍后,戈林带韦尔斯参观了他的庄园,那里满藏着他多年来掠夺的战利品。墙上挂满数百幅各种各样的绘画,玻璃柜展示着各国政府和渴望元帅恩宠的德国组织送的礼品。韦尔斯对戈林的庸俗颇为反感,因他的言谈感到及其沮丧。暮色笼罩,在返回柏林漫长的归途中,韦尔斯看见排着长队的柏林人,他们要么在等待购买食品,要么是电影院的门票。但他没有见到一张笑脸。

  当晚,韦尔斯在灯火管制的黑暗中前往安哈尔特火车站。他的柏林之行成了虎头蛇尾。会晤中没有看到丝毫实现和平的可能性。与他接触的每一个德国官方对话者都背诵复述的是他越来越熟悉的回顾历史的套话,并且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英国和法国。此外,他与在柏林的外交官们的交谈表明,德国国内反对希特勒的力量微乎其微。华盛顿曾寄希望于军队来推翻希特勒,这种想法看来是天真的。事实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于元首。而在所有会晤中,韦尔斯本人也没有表现出是积极地寻求和平谈判的框架。参与所有重要会晤的德国翻译回忆说,韦尔斯表现出的“冷漠和矜持”难以打动希特勒开口讨论和平。

  在火车站的黑暗中,韦尔斯与一名德国外交官进行了短暂交谈,韦尔斯显然正在思考他的使命的其他目标,包括预先阻止春季攻势,使意大利和德国的关系复杂化。他告诉德国人说,他期望能够不辱使命,如果欧洲能够在“接下来4-5周”保持安静的话。但即使是短期来看,韦尔斯的使命也未能阻碍希特勒的步伐。韦尔斯对柏林的访问没有阻止希特勒加快下次攻势的准备:对丹麦和挪威的进攻。一周后,希特勒派遣里宾特洛甫去罗马,督促墨索里尼加快行动。领袖首次私下表示,在恰当时机,他会率领意大利参战,与德国并肩战斗。

  韦尔斯对此一无所知,他乘坐的火车在九点左右驶离了柏林。但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他能够猜测希特勒的意图。在他离开德国之际,德国外交部已经令人沮丧地向媒体公布了会晤的细节。希特勒曾告诉韦尔斯,媒体的报道称,根本不存在和平谈判的可能,战争必须进行到最后一刻,直到德国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说韦尔斯是带着问题来柏林的,那么,他已经获得了问题的答案。

  韦尔斯乘坐的火车在夜色中向南朝瑞士急驶,他计划访问法国前在那里休息一下。临近海德堡,火车已经进入法国大炮射程,德国的工事隐约可见。在距瑞士边境50英里(约80公里)的地方,火车沿着银色的莱茵河东岸行驶,穿行在法国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和德国构筑的齐格菲防线之间。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大家看到了德军的战壕和大炮阵地。在河对面,有时仅一百码远的地方,大家看到了法国的工事。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特使事实上处于两个交战国之间,这一位置让他获得了观察谣传中的战争的绝佳角度。他的火车通过时,德军士兵和法军士兵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他们晾晒的衣物在风中飘曳。传令兵骑着摩托往返穿梭。老百姓在田野劳作,或者在葡萄园整理藤蔓。“没有听见一声枪响,也没有任何声音打破寂静,”杰伊·皮尔庞特·莫法特说,“这场战争的非真实性给我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怪异感觉。” 

  随韦尔斯出访的《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沃尔特·特罗安描述了他从车窗看到的景色。“士兵聚集在韦尔斯乘坐的火车通过的沿线多个要点,履行其前线警戒任务,在火车所通过的沿线,士兵们在修建铁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要塞、战壕和其他防御工事,在列车通过时停下干活观看火车,如同美国的铁路工人那样。清晨灼热的阳光把莱茵河上的薄雾驱散,干活的士兵只穿了汗衫,仿佛大萧条时期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雇佣的劳工一般。他们对战争或者敌人漠不关心……儿童四处嬉戏。三个男孩,都不到8岁,在石桥上摇晃着腿,观看搅拌车把混凝土倾倒在修建的碉堡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上海新城区
   第A25版:新民俱乐部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6版:中考评析/新民教育
   第B07版:中考评析/新民教育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3)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宁波商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4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 2014-07-02 2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