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大法权威何在
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真诚地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武力相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向目的,不会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胡令远指出,战后日本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和平宪法的制度保障,解禁集体自卫权实质上架空了和平宪法。从1954年吉田茂内阁对有关安全保障的宪法解释开始,历届内阁的基本表述概略为:宪法规定日本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纷争的手段,但有必要保留自卫权。时至今日,安倍却将这一延续了半世纪以上的历届内阁的统一见解,颠覆性地重新解释。如果宪法可以这样对待,那么它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权威性何在?
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表示,按照宪法第九条表述的逻辑,日本不能对外派兵出国。以往有关宪法的解释是从第九条引申出来的,确保日本政府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是相对合乎逻辑的积累。
吴寄南强调,安倍内阁此次修改宪法解释,特地加上“日本遭到武力攻击,或与日本关系密切国家遭到武力攻击”一句,使自卫权范围从个别扩大到了集体,将不能行使的权力变为可行使的,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宪法解释的结论,是不合逻辑的,甚至连日本修宪派也认为此举是一次“宪法政变”。
还要修改相关法律
解禁集体自卫权内阁决议案只需修改《自卫队法》《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律后即可实施。因为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议席占多数,所以法案最终通过不会遇到根本障碍。
胡令远指出,安倍政府已启动以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为首的法案准备委员会,计划将容易通过的法案提交今秋临时国会,将争议很大的《自卫队法》修订案留待明年1月的通常国会,说明安倍政府面对国民毕竟心虚。
此外,内阁决议案有可能以“违宪”嫌疑被国民控告于最高法院。但由于最高法院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其他14位法官由首相任命、天皇确认。这样的人事关系,要判内阁决议违宪并非易事。
公明党未坚持理念
在内阁决议案出台过程中,作为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备受关注。胡令远认为,以和平为立党之本的公明党并不赞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所以向安倍妥协,主要原因在于公明党领导层没有下定为本党理念而不惜与安倍决裂的决心。这也出于以下考量:自民党与公明党力量对比悬殊,加之赞成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维新会、大家党等与安倍互递橄榄枝,即使公明党与安倍决裂也于事无补,不如保持执政党地位,好发挥一定的“刹车”作用。
客观地说,在就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条件、对象、区域等方面,公明党还是部分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自民党想明目张胆将“集体安全保障”即日本可以参加多国部队军事行动写入决议案的设想,由于公明党坚决反对而告吹。当然,未能完全守住立党理念底线,对公明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否认。
本报记者 丁珏华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