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高考分数陆续出炉,考生和家长都在忙查分,这也给骗子找到钻空子的机会。据悉,这类诈骗短信通常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假冒高校官方网站,此类骗局多以知名院校为仿冒对象,通过制作与正规高校网站非常相似的网页实施诈骗;第二种是假冒志愿填报咨询网站,以专业取向测试、志愿填报针对性测试等名义制作网络咨询软件,诱骗考生点击进入暗含木马和病毒的网站,盗取考生敏感信息;三是假冒高招查分网站,谎称能提前查分便于考生及早锁定目标院校,诱骗考生及家长点击进入,从而盗取考生个人信息再卖给黑中介。
此外,随着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今年还出现不少高考报志愿指南类应用。360手机安全中心近日就发现,包括“高考填志愿”“高考填志愿助手”等多款应用被恶意篡改。如不慎安装,将导致恶意扣费、隐私被窃的风险。
除上述电信短信诈骗和填志愿APP陷阱,今年还有不少网上骗局层出不穷。比如: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骗子向考生或家长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谎称有“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等机会,设立假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骗走家长数万元定金。或者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办有“特殊硬关系”,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考生“提升”到一本、让专科分数线考生“录取”到本科、从普通专业“调剂”到热门专业等。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