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指出:“读书须入化境。”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人与书渐入化境,同其融为一体,也是我们对精神境界的成熟、自由和洒脱的期盼。
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这种文章的“化境”并非说作者不动脑、不动手,而是指那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之妙笔,尽管看似漫不经心、不着一字,但是恰恰大有深意,因此占尽了风流。
推而广之,人生的化境也无处不在。解决各种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化解;受高人指点而顿悟,称之为点化;为好人好事牵心,这就是感化。化干戈为玉帛,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化腐朽为神奇,是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出神入化,是人们对艺术的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