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标题党”泛指那些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赚取点击率的网民和网站管理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在热炒之后遭遇舆情反转,人们把那些转发或转载新闻时,故意拟制耸动标题以吸引眼球的媒体记者、网站编辑、微博博主等,归入“标题党”之列。
更有甚者,一些“标题党”熟谙“舆论热点+社会痛点=新闻卖点”的操作套路,刻意迎合社会上“仇官”“仇富”等心态,制作带有明显倾向性、误导性、煽动性的标题,消费公众情绪,挑战道德底线,激化社会矛盾。一些网民在事实尚不清楚、真相还在调查的情况下,就被一个个捕风捉影、似是而非、问号还来不及删去的标题煽动得群情激奋,对新闻当事人拍砖、谩骂甚至人肉搜索。对于这种非理性倾向,显然不能简单地把板子打在被误导的网民身上,“标题党”罔顾公义、煽风点火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网络时代,吸引眼球、赚取人气、谋求商业利益,只要走正道,都无可厚非。媒介环境、舆论生态不断变化,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日渐加剧,都不能成为挑战道德、法律和公序良俗的理由。(赵强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